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义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人们把正义作为判断社会优良的标准,把正义作为保障自身的手段,甚至将它誉为完满的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的理论中都包涵对正义的研究,在近代的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随着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正义与自由、权利联系起来,正义的内涵得到空前的丰富。马克思在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到自由主义正义观内在的弊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与超越,并在其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正义观是以物质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的论述极其丰富、深刻,"中道是适用一切政体的公理"、"给他人以应得,取己之应得"、"法律,正义的化身与体现"等正义思想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经济正义观、法律正义观的基本理念,后世正义理论的研究者都或多或少从其中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古希腊时期四大主要德性之一,并列在德性之首,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传统的正义观作了详细的探讨和论述.然而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破坏这一现实性问题,传统的正义观已无法解决当今的问题,那么一种新的正义观——代际正义,是对传统正义观的一种发展和超越,面对当今资源环境出现的问题,代际公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能够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本位的正义观,既是古希腊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表现,也是对此前古希腊政治思想中的“中庸”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的理论前提是中庸伦理观,其理论内容的核心是“法律就是一种中道的权衡”,在国家行为中坚持中庸之道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可见,中庸正义观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7.
正义观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主题,按照柏拉图正义观思想所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和城邦等级秩序。《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柏拉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柏拉图的正义观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色在于他把正义和人的解放相联系,并把分配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关注分配方式背后的生产方式,探讨生产方式与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这表明马克思的正义观并不是不讲分配正义,而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为目标的正义观。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辩证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分配正义观是建立在礼正义论基础之上的,它主要以礼义差等作为正义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正义问题上的洞见,可以为我们研究、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提供很好的借鉴。文章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和当代启示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建设和谐社会、完善社会公正的必要性:建设和谐社会、完善社会公正是新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建设和谐社会、完善社会公正是实际解决当前不公正问题的必然要求。同时提出了完善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客,即坚持全面的论正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正义观与社会公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基本结构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正义,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所形成的正义观和道德观与西方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别。当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国人传统道德的失落和道德滑坡的问题日益凸现,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德体系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推行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培养法治意义上的正义观乃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义利学说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道德生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并论述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弘扬社会主义道义精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主张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建立起了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义利学说。邓小平义利学说从宏观上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伦理活动和伦理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为马克思主义义利学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4.
解读“歧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视有悖于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消除歧视,实现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必然要求。从公正的原则出发,分析歧视的判定依据,以及歧视和公正、区别对待、偏见及平等的关系,以揭示歧视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考试公正的内涵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考试公正是教育考试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本文在讨论公正的一般内涵和实质基础上,着重研究教育考试公正的理论内涵和社会实质。文章认为,教育考试公正就是组考者通过考试使可能的应试者得其所应得,或者说使可能的应试者各得其所,其社会实质在于:它是教育公正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基础方式,是个人潜能合理开发的保证机制。文章提出,不能仅仅从教育考试本身来认识教育考试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要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视野、站在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教育考试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以社会公正理论的角度审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公正性解读。自主招生的政策初衰既保障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同时又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保持了一定张力, 为“偏才”“怪才”发挥潜力搭建了舞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存在偏差,在“实然”和“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一问题,给出粗线条的政策建议,以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能日臻完善、成熟,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略显后劲乏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教育创新,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指导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时,必须兼顾教育观念、经费、质量等条件。其中,转变观念是先行条件;制定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是根本保证;充足的经费是重要物质保障;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侧重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侧重生产关系理论的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衔接,关键是统筹协调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正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它给予研究成人教育一个新的视野。研究教育公正视野下的成人教育,阐明教育公正和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基础;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受教育权利的补偿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来说明教育公正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合理性;基于前面的论述,最后提出从实现受教育权利、关注个体生命、展示自由个性说明教育公正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