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的河流     
白桦 《语文新圃》2010,(3):20-21
作家和作家的作品是分不开的,因为作家的作品无可避免地充满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我今天想谈的就是我的文学和生命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4.
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了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知识美,认为好的学作品都溶注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都必然地转化为知识美,存在于学作品之中,决定着学作品的价值与品位。  相似文献   

5.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雪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6.
无论多么特殊,文学毕竟是一种意识形态,终究是时代、社会及个人存在的反映。因此,无论有意无意,作家对于时代的把握程度决定了其作品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难以回避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当今时代特征及文学和文化理论嬗变这两个维度对跨国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学观念进行一次宏观的扫描。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6条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体系。它把读者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把文学的观念由作家——作品转到了文本——读者,  相似文献   

8.
谈两个]q题C第一,文学中模仿的可能性问题。文学是个人性、独创性和艺术性极强的精神劳动,只有三种人有模仿的可能,一是悟性不高的初学者,不求发表,只求入道,是可行的;二是发表过作品而如今江郎才尽的人,为了保持作家的名号;三是平素就善于借政治、经济。道德、学术等种种饰品自我装饰的人,文学自然也不轻易放过。总之,““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的文学模仿者.其作品是根本谈不上个人性、独创性和艺术性的。而韩少功近ZO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创造力,(马桥词典》以特殊的精神品质发扬着他鲜明的个人性。独创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现实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产物,是作家生命力量实现的结果。文学创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组镜像反映。作家的文学创造过程就是拿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照镜子,通过透视、折射和反射等各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从中艺术化地截取生命力量聚集形成的影像。本文旨在对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镜像反映做一些分析。并由此阐释作家和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艺术独创性,是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所必备的而不可缺少的创作素质之一。艺术独创性往往又是一个作家艺术风格形成与艺术价值确立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凡能够流芳百世,为世人千古传颂的艺术佳作,无一不是以其艺术的独创性崭露头角的。从荷马到屈原,从巴尔扎克到曹雪芹,从莎土比亚到关汉卿,这些伟大的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艺术独创性,为我们创造了大量内客丰富,形态各异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极大地  相似文献   

11.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富有独创性地灵活使用英语语言.从而如实且立体地呈现出某一具体时代及社会生活风貌的作品。英语以其丰富的表达功能和多样性的文体风格而著称,其别具一格的语言魅力在各个时代英美文学作家的作品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翻译富有乐律性的语调和丰富多彩的语汇语言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文学风格是一个作家的独特创作个性在艺术上的鲜明体现,是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具有独创性征象的美学风采和情调。它的品格和特质总是优美的、崇高的。因此,风格应该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 一个作家,形成了风格,就标志着他在创作上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伟大的作品莫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核心应该是体验,是在体验之后的反思。的确,文学作品需要的是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作品中的那个活生生的生命世界,而并非局限于对作家意图的探寻。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以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因为这样学生很难深入文学世界,只能在文本边缘上徘徊。因此,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并在引导其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融合与超越——艾米莉.狄金生的审美观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艾米莉.狄金生美学观点的社会基础及心理基础,以及它们与其诗歌创作的契合性,并指出社会基础是其诗歌与英美文学史上的作品的融合,而其心理基础即个性特质决定了其诗歌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 ,对寻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 ,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 ,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痛苦的情感体验是最持久、最深刻、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驱力。从文学史上看,从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均找到了其存在的真实性。根源在社会,在主、客体的共同作用之中。也正因为此,文学反映的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文学得以与人类永存。  相似文献   

18.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作品中始终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典型又丰满的孤独人物形象,细致且深刻地呈现了“人”在荒谬世界的孤独存在;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石黑一雄作品中的孤独母题嬗变,可以看出他在文学道路中从族裔性书写到国际化创作地逐步转变,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人文思考,对指导现代人类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该如何应对困境、如何实现“人的存在”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以其中、短篇小说风靡美国。她以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给人诸多启迪。本文选取了波特较具代表性的作品《偷窃》,从人物刻画、场景设计以及结构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了作者独创性的文学风格,并试图揭示故事背后深刻的主题寓意。  相似文献   

20.
余华带给我们的失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余华是被众多评论家所推崇的具有非凡创作才能并且面带大师相的为数极少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文学圈内外得到了普遍的公认,事隔十余年还拥有包括大量专业人士在内的广泛的读者群。文学史对余华以往作品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他坚持以一个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语言和结构的独创性发现出发,来建立对于‘真实’的信仰和探索。”(P344)《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的叙述“依旧是冷静、朴素,极有控制力的,但更加入了含而不露的幽默和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