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旺 《中学教学参考》2011,(34):117-117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以牛津版教材为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达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法要灵活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呆板。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黄裕花 《中学科技》2023,(15):33-35
<正>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扮演主导者角色,单向地对学生灌输知识;相应的,学生就会很少主动向教师提问,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养成灌输知识的习惯,难以发展专业能力;学生养成被动接受习惯,不利于发展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的不良发展,直接影响了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生物学教学改革倡导师生互动,共同成长。为此,本文探讨“共学”课堂的建构策略,使其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师生共同成长的助力。  相似文献   

4.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 ;把创造力还给教师 ,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那么 ,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转变教育观念 ,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我国教育源远流长 ,有很多优秀的教育传统。但也有许多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在教师角色定位上 ,传统的观念是“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 ,教师是教学的主宰 ,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扮演着“记者…  相似文献   

5.
有人把英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演员与观众,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得像演员一样通过自己表演吸引学生,此话乍一听似乎有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像演员一样只顾自己尽情地“表演”,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课堂岂不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活动也就成了“满堂灌”了。  相似文献   

6.
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在数学课堂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更生动.电子白板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子白板来开展教学,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归纳为“讲准、讲清、教懂、教会”8个字。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忽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必须在自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每一堂课,教师都要面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充当学生的“保姆”“、轴心”,学生也不应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应多与…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改革放任自流的“放羊课”、唯“师”独尊的“训斥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以下四个观念: 一、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居高临下,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否认了差异,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9.
曲丽丽 《林区教学》2008,(10):72-7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从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回归学生主体的迫切性。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陀立钧 《广西教育》2009,(35):49-49
现代的历史课堂更多地提及“历史学习”,历史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学习平台。在学习中,学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学习绝对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协作者和合作者。那么,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呢?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管束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应试”为目标,始终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教育对象。课堂上,教师将课本知识硬塞给学生,只有灌输,缺乏交流,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他们只能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失去个性,养成思维惰性,形成“吃现成饭”的思维模式。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知识,只有靠死记硬背才能纳入记忆系统,这样的知…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上课,课堂仅仅是传达教师本人教学意志的舞台而已,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接受力,因此,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郑燕玲 《师道》2006,(9):24-25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学习者、运用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可怜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为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共同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一、把思考还给学生,师生共同走进创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专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以心智活动为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教学应该以引起和促进学生心智活动为教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分析了教师在英语课堂提问中所承担的角色,重新梳理了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提出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为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结构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生动活泼的课堂结构。如何使上述要求落到实处,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面谈谈本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搞素质教育,就是依据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  相似文献   

17.
搞素质教育,就是依据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而要重视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个字组成的,自然也包含着两个含义。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指老师传授知识,“学”是指学生接受知识。很显然,认为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教学中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接受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的影响.在教学中已习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与“受”的关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和接受者.学生的学习与思维空间被固定在课堂上书本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跃英 《成才之路》2010,(25):58-59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过去的旧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的“满堂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语)”,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课堂创设设问情境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