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concept that all matter is made up of atoms was suggested by Dalton in 1803. It was a very useful concept, which could explain many of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but people were sceptical and considered atoms to be hypothetical objects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By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d to imaging of atoms and molecules. Now we are in a position to actually ‘see’ them using the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ies.  相似文献   

2.
杜威"泛职业教育观"问世后在美国教育发展中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20世纪初期与以斯尼登、普罗瑟为代表的狭义职业教育观的共识与争鸣、20世纪前半期人们对这两种职业教育观的实践与得失以及20世纪后半期人们对职业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抉择三个阶段。实践证明,杜威"泛职业教育观"代表了当代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3.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presence of Thought Experiments (TEs) which refer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to quantum mechanics in physics textbooks and in books popularizing physics theories. A further point of investigation is whether TEs – as presented in popular physics books – can be used as an introduction to familiariz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physics theori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textbooks and popular physics books showed that authors of both types of books consider TEs as an important tool when presenting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Furthermor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conducted in secondary education revealed that the historical TEs which were transformed into forms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could trigger students’ interest and act as educational material to familiarize them with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20th century physics.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的嬗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教育的嬗变和拓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具有原生性特征、虽无其名但有其实的古代社区教育,到20世纪初社区教育成为一明确的概念,再到20世纪70年代社区教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中可以看出社区教育对社区发展、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流形概念是20世纪数学的最具代表性的基本观念之一。文章分析与探讨流形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特别地,研究了流形概念从产生到其概念的精确的数学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德里达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1989年苏东共产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发表了对马克思不吝的赞颂,这是20世纪下半叶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有必要理解德里达对马克思的新解释的意图和意义.德里达通过阐发马克思的幽灵的概念,指出继承马克思的活的精神的意义,这个马克思的真精神就是对抗霸权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国际秩序的"新国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的诉求,就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情境之中。从西方艺术中寻求资源,借以革除或替代中国绘画因因相袭的窠臼,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写实主义原则的普遍适用,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标志。写实主义中的再现因素使中西绘画在20世纪实现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在20世纪初,由照相术的流行,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才具备了普遍的接受基础;写实主义补课,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的开始,同时又是艺术进化论圈套,也正是在谋求进化出路的过程中,中国绘画丧失了它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空间观念的转变,大致经历了四次革命:古代朴素的空间观念;近代几何学空间;现代一般空间;网络虚拟空间。西方现当代学界的空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90年代前的一般现代空间理论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网络空间理论这两个不同的阶段,折射了西方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及转向,对我们认识传统空间和文学空间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虚拟空间与文学空间一样本质上仍属于人创造的第二性的精神、心理意识现象,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互动提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儿童观发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西方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观。西方现代儿童观肇端于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的儿童观,为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大力提倡新的儿童观的同时,又把它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20世纪以来,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倡和应用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一种趋势,这必将会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Laasya Samhita 《Resonance》2010,15(5):434-440
The Handicap Principle is an idea proposed by the husband and wife scientist team of Amotz and Avishag Zahavi from Israel in the 1970’s. It is among the most innovative idea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field of behavioural biology and attempts to explain several long-standing puzzles that have baffled naturalists since the time of Darwin. Although the theory was initially met with scepticism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with time and with sophisticat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t has now gained wider acceptance. In the book explaining their idea, the authors discuss various observations of animal behaviour in the wild and suggest how these can be explained using the handicap principle. Both experiments and long-time observations of animal behaviour fit in smoothly with the authors’ hypotheses for the most part.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the concept of the handicap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various biological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三个不同角度讨论了管理的概念及其在组织的巨大作用,针对衡量管理作用的几个不同指标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和比较了20世纪与21世纪管理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早期大学理念的萌芽、洪堡与纽曼的经典大学理念变革以及大学实用化理念的广泛推行等三个发展阶段,促使大学理念发展变革的深层动力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又促使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在结构层次、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自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史有三次大的中国潮:17-18世纪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与《图兰朵》、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诗流"进入欧美,在文学接受与改编创作等多种维度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欧美文学的一次重要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思想与艺术贡献,正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中,才真正实践了歌德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观念。作者从辩证理性层次进行阐释,认为东西方文学的互相融合是世界文学新阶段的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14.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其要旨是指出自公元前6世纪起,约120年的时期内,世界出现了五位知识巨人,他们坚信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能战胜贪心,战胜邪恶,能促进世界的进步,开启全球精神生活的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古典和中世传统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英国拒绝了大陆风格的巴洛克艺术而比欧洲大陆更倾向于中世哥特文化传统的复兴,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为使建筑质量不断提高,他们强调中世纪的精神部分超过可视的、物质的概念,而获得观念的、抽象的道德纯粹性,这种思潮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这种倾向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Moclernism)提供了前途。以后展开的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的20世纪的多样化革新力量所展现的欧美国家的景象,有力地把现代主义推向成熟阶段。所以,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以前在英国展开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形式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有两层涵义,一是公共经济学,一是制度经济学。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是古典政府经济学的鼎盛时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末,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政治经济学在西方渐趋衰落;20世纪30年代以后,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一些现代经济学流派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政治经济学复归;最后,当代世界经济是带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决定政治经济学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