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越来越重视。琵琶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组织琵琶教学活动,对于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传统琵琶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演奏琵琶时表达不出美感,无法引起听者产生共鸣。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当前琵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培养学生美感的切实可行策略,以期促进高校的琵琶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琵琶与诗歌在唐代产生了交融,二者相互表现、相互补充。琵琶在边塞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琵琶艺术成为唐代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创作素材,边塞诗拓展了唐诗的题材领域。唐代诗人以琵琶为素材,以琵琶艺术为媒介,抒发内心的情感,勾勒文人们心灵深处无以言传的精神天地,淋漓尽致地渲染诗人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琵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音乐事业多元化繁荣做出重大贡献。琵琶演奏是我国传统剧目中优秀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由于其器乐种类与演奏方式的特殊性被划归为弹拨类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琵琶教学实践中,传统琵琶教学注重奏法,忽略了表演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曲目的演奏质量,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教学法角度,在琵琶演奏艺术中注重奏法的同时要加强表演的成分,做到演和奏的二者统一。  相似文献   

4.
琵琶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赋予了其深厚的音乐内涵。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十分强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渲染整体的演奏氛围,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独特的演奏情境之中,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具体点来说,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演奏者的情感、技巧和琵琶演奏设备方面。  相似文献   

5.
琵琶作为一项伟大的古典音乐艺术,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奏传统形象动人,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它的传承遭遇过磨难,但还是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演艺大师。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和观众的审美期待大不相同,这也造就了每个时代在琵琶演奏上都拥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优秀的风格在传承中被不断发扬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琵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器乐曲,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喜爱。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了琵琶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的琵琶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琵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做一个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琵琶有着"弹拨乐器之王"的美誉,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竖抱的姿势,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的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音色的变化能够进一步反应曲调的情感表达,并且充满着中国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8.
吴蓉 《华章》2012,(14)
琵琶文曲是琵琶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类作品,但在演奏的过程中理解起来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作品题目,整体情绪,情感体验,文学“移情”四个方面来阐述琵琶文曲在演奏过程中对情绪情感如何具体把握的问题,从多方面来理解琵琶文曲的内涵和意义,以便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9.
吴蓉 《文教资料》2008,(5):60-61
琵琶文曲是琵琶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类作品.但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起来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作品题目、整体情绪、情感体验、文学"移情"四个方面来阐述琵琶丈曲在欣赏过程中对情绪情感如何具体把握的问题,从多方面来理解琵琶文曲的内涵和意义,以便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0.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中国大地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经典,它所表现的情感也成为革命乐观主义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久不衰,绽放着璀璨的光彩,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恰当把握演奏中的美学要求对音乐艺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琵琶演奏者须对演奏的美学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演奏中有所体现,才可促进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兴趣启迪心智,兴趣引领成长。幼儿园教师进行琵琶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琵琶的兴趣。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无不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在琵琶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幼儿的乐曲感受力;因材施教,依据个体差异进行兴趣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弹奏,进行简单的乐曲创编;培养舞台实践经验,保持学习琵琶的兴趣。通过综合使用多种手段,使幼儿对琵琶演奏产生浓厚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提高琵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练琴是琵琶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在练琴中注意持琴姿势、放松、慢练、练琴时间、练琴内容、练琴效率、乐曲的情感表现以及心理调适等问题,就能在琵琶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在此笔者就多年琵琶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琵琶演奏指导过程中,要尊重其认知特点,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打造突出情感、强调本质、训练多样的琵琶演奏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琵琶演奏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凭借着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技巧、充沛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传统器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琵琶演奏艺术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能力,琵琶演奏入门难,并且演奏技法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琵琶演奏的初学者,本文将探讨琵琶演奏的初学者在琵琶教学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应加强掌握哪些技巧,从而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的琵琶演奏人才。  相似文献   

16.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佳作。诗中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作为我国占代叙事诗中的优秀篇章,其描写音乐的手法堪称一绝。同时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自然景物“江”和“月”融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意境,使全诗的情感变得含蓄深沉,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赏析本文时,我们不妨来寻找…下诗人笔F的“江”和“月”。  相似文献   

17.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积淀,是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积淀的积累,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等精神形态方面。传统文化反映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就是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形成世代相传的巨大的社会习惯力量,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亲时期在中国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琵琶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曲目.琵琶曲<彝族舞曲>是现代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其演奏技法,还是音乐素材的选用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该文通过对该曲各段所表现的意境及演奏技法等方面的赏析,加深人们对此曲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加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19.
姚萍 《文教资料》2011,(36):248-249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诗人,他的长诗《琵琶行》为人们耳熟能详,诗中琵琶女的遭遇也引起无数人的感叹和同情.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心相惜之情。也广为人们传诵。后来出现以《琵琶行并序》为本事的杂剧及传奇作品.将故事铺演成一出出爱情剧.历史中白居易的文采风流与忠君爱国的文人士大夫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蒙古高原西北游牧民族的兴起,论述了经过了多个民族、朝代的更替,琵琶始终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琵琶的描述与记载“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说明蒙古族历代音乐历史中很早就有使用琵琶的记载。清末民初以后,琵琶在内蒙古地区渐渐失传,在蒙古族音乐演奏中基本不被采用。如何摒弃歧见让琵琶这件历史上曾经被蒙古族人民所喜爱和广泛使用的乐器,为今天的蒙古族音乐所借鉴和使用,为蒙古族音乐服务,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