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蒙古族长调以自由舒缓的歌曲以及悠远高亢艺术特色为世人展现出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成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之一。然而,经历了千年传唱后的长调民歌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正面临巨大的改变,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再加之现代流行歌曲对蒙古族长调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对长调民歌失去了兴趣,这都是导致蒙古族长调民歌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危机。本文通过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的研究,对如何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做出简单的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与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共存的一种声乐形式,这种蕴含时代特征的艺术通过千百年的传承成为了蒙古族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对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中的地域与风格进行研究,首先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与特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对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在传承中的地域风格形成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研究和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民歌是流行于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草原一带,其大体分为"长调"与"短调"两大类。长调大多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音域宽广,明亮高亢,委婉动听,具有辽阔的草原气息,属于抒情性民歌;短调则节奏较规整,曲调朴素简洁。"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点,无论曲式和演唱方法都是蒙古族民歌中所特有的。"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很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研究、整理,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并阐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主要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5.
在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中,长调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委婉动人,节奏舒展宽广,演唱方法独特精深,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辽阔的草原上。通过对蒙古族长调的深入了解,笔者对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面看只是描绘草原的游牧生活以及和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但它却深刻的蕴涵了更深的意境,值得人们深思与回味。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所包含的题材与蒙古族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它是蒙古族全部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全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目前在社会文化艺术空前融合与创新的背景下,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也逐渐被蒙古族艺术家改编与运用到西方无伴奏合唱艺术当中,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逐渐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长调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长调作为原生态民歌,从牧场进入剧场、从剧场到教学领域的过程中,它以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感染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灵,2005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其演唱技法及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对蒙古族长调在蒙古国与我区的专业院校教学模式予以比较,从演唱技法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新疆和静县盛行着岁时祈福、祭祀敖包等民间信仰习俗,唱给喇嘛的长调民歌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民间礼俗活动是长调民歌传承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和静县土尔扈特蒙古族长调的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人民历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独特的生活背景形成了蒙古族民歌高亢悠扬、舒广雄厉的鲜明特征。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抒情,节奏舒缓自由、字少声多气息宽广,歌曲感情深沉适合赞美与歌颂。"短调"形式灵活,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歌曲题材广泛常用于即兴演唱。本文简述蒙古民歌长、短调的特点与代表曲目,有助于我们共同学习欣赏蒙古民族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等.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音乐民族,具有丰富的音乐资源。蒙古族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区域广阔,由于古时的蒙古先人曾过着"逐水草,习射猎"的游牧生活,才有力地推动了蒙古音乐的向前发展,使其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蒙古族音乐中的长调和短调民歌、牧歌、乐器和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与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民族及这个伟大民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学术动态     
中国第三次登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中的重要支流,那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魅力无穷的长调民歌、宏伟悲壮的英雄史诗以及深沉如诉的马头琴声都无疑彰显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为蒙古族风格交响乐的创作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近几年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为数不多,而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内蒙古民歌六首》是近几年来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中一部完整的交响曲,也是继永儒布先生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之后唯一一步完整的交响乐组曲作品。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长调民歌是内蒙古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发展,环境变化,改变了草原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长调民歌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文化成分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中,站在民族文化弘扬的角度,就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进行深入思考,开辟长调民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普遍的表现形式,又融合了当今中西音乐的多种创作技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长期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县等历史上郭尔罗斯前旗的属地,这里是东蒙民歌的代表性区域。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多为叙事民歌,一首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犹如一部歌剧,角色较多,情节细腻,歌曲取材多为真人真事。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结构短小、节奏简单、旋律刚劲、调式为五声调式,其音乐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民族区域性。在歌词创作上用语精炼,善于运用各种文学手法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多数蒙古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蒙古族长调”十分认同,但认识比较肤浅,仅处于认知层面,缺乏相应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层面的认同。要开发和设计“蒙古族长调”课程,应从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把“知”转化为“情”、“意”和“行”,以形成深层次的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小朋友们会打算盘吗?算盘打得快不快?珠算(打算盘)是咱们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至今已有约1800年历史。近日,联合国正式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了30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前,我国还有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雕(diāo)版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积淀,给我们研究历史和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就有关民歌研究的价值做以阐述,进一步提出保护民歌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