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球的各种打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应该提倡科学打球,探索各种打法的原理。现从本地区常见的打法中,归纳出正撞和侧撞及其综合运用的多种击球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提供研讨参考。正撞正闪(正撞击与正闪撞) 槌头对准自球球心,以水平方向的力击自球,使自球沿直线运动,正对他球球心撞击或正对他球球心正闪。这种正对球心撞击的击  相似文献   

2.
门球这项饶有兴味、充满智趣、雅俗共赏的群众体育活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因为,参加门球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年人空虚、寂寞、失落的心态;使生活更充实、丰富、多彩;门球的魅力,浸润着人们的情愫,在城市、在乡村,有成千上万的"一日不玩手则痒,废寝忘食苦练功"的门球人,而且已收到了"多运动,祛疾病"的功效。他们把门球誉为文明球、健身球、娱乐球、长寿球等。门球要真正成为文明球,需要新的形象。只有门球运动有了盛装的形象、丰富的内容,才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门球新形象的形成也是门球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06年8月9日至13日在云南省弥勒县举行二、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赞助单位:(一)主办单位:《门球之苑》杂志、云南省门球协会(二)承办单位:云南省弥勒县人民政府、弥勒县老年体协(三)协办单位:云南省红河州门球协会(四)赞助单位:深圳市海宇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三、比赛项目和比赛方法:(一)比赛项目1、单人赛、双人赛、球王争霸赛(二)比赛方法1、单打每人打五个球,双打一人打(1、5、9或2、6、10)三个球,另一人打(3、7或4、8)两个球。2、单、双打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预赛采用分组循环赛,录取第一名参加决赛;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门球运动"分秒必争"、"一杆定乾坤"的特点,裁判的临场执裁可能会引发纠纷情况,笔者就门球裁判应具备的条件,与门球人共同探讨。一、具备深入学习的精神作为一名门球裁判员,必须念好一本经,这就是《门球竞赛规则》,裁判对技术性章节一定要深入学习,做到条款明、概念清。例如:重复撞击——在续击中,再次撞击被闪击过的球,则构成重复撞击犯规。对这一规定,要熟知会用。再如被闪击的球碰到门柱后,弹回与自球密贴,就判犯规,将自球拿出界。如反弹后自他球间有间隙,就要按闪击成功判定。这一事例说明,要理解概念,利用概念处理出现的情况。学习时《规则》与《裁判法》要相互贯通,一般来讲,《规则》是对概念的理解,《裁判法》是对赛中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访问和观摩测试等方法,我们对黑龙江省门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下: 一、黑龙江省门球发展概况我省是开展门球运动最早的省份,自1984年从日本引进后,至1987年春季全市“长寿杯”比赛,已由8个队发展到240个队参加。全省68个县已有1/3的县开展了门球运动,每县约有30队左右,林、农管局各约有120个队,全省参加门球运动的人数由86年的10万人猛增到20多万人,占全国参加门球运动人数的40%。  相似文献   

6.
要打好门球,必须了解门球球体运动的规律,做到对场上球体运动的各种现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自觉地运用球体运动的规律去打好门球。打技巧球就是利用球体运动的规律,用不同击球方法使相关球产生所需要的动态特征。现本人将门球球体运动规律归纳于此文之中,与球友们共同研讨,不周之处请予指正。一、球体运动形式及运行状态。球体有二种运动形式:一是平动;二是转动。球体运行呈现的状态(或动态),可概括为:滑动、滑动—滚动和  相似文献   

7.
将兵书中的三十六计用于门球实战中,能占位控势、争分取胜。0一、暗度陈仓。门球实战中虽无法暗中偷袭,但可以采用真假两手创造优势。例如:①球起杆击中③⑤球送压④球。避开②球攻击范围或使②球不能与④球联接扼制白方的结组威力。送③球歼灭④球是假,待③球击⑤球后派打⑥⑧⑩球才是真。若白方将②球送⑥球保护,白方有可能遭到全歼。这样做,既躲避了对方的攻击,又阻断了对方的连号结组,架空了被困球。虽不歼击它也使它失去了攻击力。二、调虎离山。该计内涵有二:一是以调“虎”为重点。二是以“杀伥”为内容(即减弱对方的攻击能力)。门球…  相似文献   

8.
一、精湛绝妙的门球技艺该部分展示了三个看点:即门球的基本技术、比赛应用球技术和技巧球技术,各项技术都有精彩的绝活。门球基本技术——压打跳球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例举:跳跃过门撞击门后球成双杆球。(如下图)  相似文献   

9.
门球的基本技术是多方面的,笔者在实践中体会:要把力、点、线的观念摆在基础功夫首位、基本技术才会过得硬。下面分三个方面论述: 一、力:是门球技术的生命线,没有力的作用,门球不会滚动。它在门球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打门球不需要用爆发力,而要求运动员对于击球力量的轻、重、大、小要有高度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门球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学会打门球并不难,难的是打好、打精。本人在几年的门球运动中经常在揣摸“有神枪手、神箭手,为什么门球运动中就没有神球手。为了打好球,我每天找空档(早去晚走)坚持自练,可有很长一段时间收效甚微。后来经过  相似文献   

11.
门球术语     
《门球之苑》1997年第1期刊登了《门球术语缀辑》一文,对门球术语的统一与运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今随着门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技术和战术。但是,对这些技术和战术的用语,各地有不同的称呼,需要有个统一和补增术语,以便更好地促进门球技、战术的交流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门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智慧球、友谊球、康乐球,但其比赛尚需改进和提高,以使之更具观赏性和有可操作性。(一)要有观赏性,必须向竞技型、专业队发展,组建国家队、省队、市队, 正式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为此而要进一步加强专门、规范的培训,致力于提高技、战术水平。这样才能使比赛场面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使观众更为惊喜。同时还要向中青年推广,争取将门球逐步列入学校的体育课程,让门球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门球技术更上一层楼,增添门球运动的魅力,提高竞技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第二目标意识与控制自球的落点,乃是方向之一,特提出以求教球友们。何为第二目标:击球之前,或由教练指定,或由击球员自己确定,目标就已明确。对于只能有一杆的球,达到此目标即完成任务,如送球接应、占据要隘、靠边自保、撞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门球运动员,不仅要积极提高门球技、战术水平,还要潜心探索、科学有序地处理一般常规球,以期循律运作,在比赛中获得最佳效益。下面是笔者在多年门球活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诚与同行切磋、共探。一、热身“三练”。体育比赛,要赛前“热身”。门球赛场如战场。为打有准备之仗,几年来,我已养成赛前热身“三练”习惯并受益匪浅。一是挥杆练手感。到球场前先在家中就地挥杆练习(一百次),保持和增强手感;二是自练熟球路。到球场后先自练几分钟,以熟悉场地、球门特点,温习门球运作技巧,提高控球能力;三是送位练力度在自练中要侧重练习送位球。通过自送自打探索击球力度,提高比赛时送位球到位率。  相似文献   

15.
门球是一项集体活动,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因此,打门球一定要讲“门球精神”。讲“门球精神”就是要谅解谦让。门球比赛中球势变化无穷,对临场指挥往往会有异言、分歧、争论。对此,队长、队员和临场指挥都要有谅解谦让精神,不能互不相让。保持平和的气氛才能打好球,才能发挥好打球的技巧和球艺,赢得该场球的胜利。讲“门球精神”就是要严于律己。例如,要切实做到比赛不迟到,  相似文献   

16.
门球运动是以集体对抗、个人依次击球来完成的,有较强的趣味性、观赏性,更有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于是,在门球运动中体现出的门球精神,具体而言,还应涵盖如下内容。团结互助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胜利,而门球场上的团结,更为纯正深厚、更具实际活力、更加丰富多彩、更需要互助协作精神。门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就是要在杆球员所完成的任务必须为下杆球员服务,或搭桥或保护,以保持各球之间的有机联  相似文献   

17.
谈门球创新     
要加大门球发展力度,全面提高门球运动档次,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才能给门球注入新的活力。笔者认为,门球发展中的创新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竞赛规则创新中国是亚洲、世界门球联合会成员国,执行的规则要同国际规则接轨。但为了提高门球的观赏性,有利于门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可在规则附则中增加若干条款,如取消  相似文献   

18.
球德者,乃指打球人的品德。而我们老年门球队则是以“老来养德”来体现门球球德。讲门球球德,就是要在打门球的过程中,注重道德修养,以良好的德心参与门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球会友、增进友谊,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门协主席王筱麟在讲到门球发展的方向时强调指出:在操作上,要进一步推动门球运动的市场化,在具体条件下,要强化市场化操作,这样,才能使门球运动进一步发展。因此,把赛事放到市场这个大环境中去,是门球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怎样认识市场化操作?如何强  相似文献   

20.
门球是一项平缓却充满斗智斗勇的全身运动,既能休闲娱乐,又能健身强体。我参加门球活动已有数年。经反复磨炼,我渐渐感到力学知识在门球活动上可以得到很好运用。也就是说应用力学知识来指导击球,你的球会打的越来越准,越来越顺手。先从撞击说起。我们知道"撞击"是指击球员用球槌的击球面去击打自球,使其产生移动,并在移动中击中他球为撞击,而且自球、他球两球都停留在赛场内,这样才能获得"闪击"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