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语     
按作文评分标准,我判此文为46分。以“进退”为话题作文,首先要对“进”与“退”作诠释性界定,以使文章有明确的范畴。古人以仕途见用为进,以归隐山林为退。今天人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时代不同了,作者讲古人之事后,顺其势阐释自己的“进退观”,有些不妥。进者,向前移动之谓也。引申解释应尽量与现实相联系,不可局限于仕途。比如以自我价值的提升为进,自我价值的缺失为退。由此联想,可写之事很多。大学生徐本禹由城市到僻远山村,由研究学问到做“娃娃头”,他向下向低处移动,但从其自我价值提升看却是“退”中有“进”。高中生现实的“进退…  相似文献   

2.
知进与知退     
锯能够成功地完成工作,是因为它有进也有退,水能够最终奔向大海,也是因为它懂得适时进与退,人生亦如此,若想有收获、成功,就得知进亦应知退。知进退,开疆拓土“多个朋友多条路”,秦国深知这一点,答应晋国共同攻打郑国,进而增进友谊,使国家更稳定,当听完烛之武的正确分析后,立刻选择了退兵。秦选择了“舍郑以为东道主”,从此以后“行李往来”在此得到供给,这也为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若他只知进不知退,真的灭亡了郑,那么也许真的是“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了。可见知进亦应知退。知进退,实现抱负司马懿也是三国中的英雄人物,诸…  相似文献   

3.
胡瑗是主张"出"的,他要求人们确立"出而不隐,安治天下"的思想。当然,从隐到出有一个过程,所以胡瑗要求待出之人要学会等待,怀才蕴德,同时还要把握好出的时机,该出则出,不该出则等。此外,胡瑗还认为"出"也要有"道",即要符合社会与道德规则,做到"进""退"有度,出而有节,动不离道。  相似文献   

4.
【素材解读】行走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上,我们在不断地前进,但有时也可能会后退。前进,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姿态,是一种在疾风暴雨中仍不止步的顽强,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勇敢和执著;后退,是一个保守却不失智慧的背影,是一种在一帆风顺时及时转身的觉悟。进中有退,退中有进,把握进退之道,方能悟出人生的真谛。【素材传真】姚明退役14年的职业生涯、9年的NBA征战之旅,姚明在赛场上屡建战功,展示了中国运动员令  相似文献   

5.
孔子不言性与天道,并非孔子不言道。孔子对"道"的叙述集中于人伦日用之道,是落实于实践操作层面的"道"。无论进则以政治为业,抑或退则以学术为业,孔子之"道"须臾不离己身,孔子对于信念伦理,体现在信念伦理之"直";对于责任伦理,体现在责任伦理之"忠恕"。  相似文献   

6.
教学"进""退"本质上是理念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进退须有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构建实践型课堂,引导孩子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观点,在与同伴交流碰撞中,做到顺势而导、由情勃发。面对进与退的选择,决定教师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相似文献   

7.
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一批驳一鼓励,并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见《论语·先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个老师亦应三思进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8.
尹建强 《广西教育》2015,(7):123-124,151
孔子并不排斥器,孔子看轻的是仅以己身供人用,则我身仅如一器,无道可言,己与道不是合为一体,而是己与道隔绝分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不器,而仍贵其能为一大器,己与道之合为一体,其义在此。孔子之道,进则以政治为业,退则以学术为业,道须臾不离己身,孔子用道行道之志坚,然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不得已删订诗书以讲道传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举例介绍"进退互化"的解题策略.所谓进,就是把所求的数学问题推进到一般情形下进行研究,所谓退,就是在求解一个一般问题时,先对它作特殊化处理,以期找到解题的方向和解题途径.解题中有时要以退求进,有时要先进后退.恰当运用进退的互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条重要策略.下面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进"与"退"既对立又统一,进退互用是重要的数学思维策略.那么,何为"进"?何为"退"呢?数学中的"进"是指将特殊的,具体的,局部的,低维低次的,抽象水平弱的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一般的,抽象的,整体的,高维高次的,抽象水平高的问题来处理.与之相反的是数学中的"退".合理的"进"可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深刻认识事物本质,透彻解决问题的目的.善于"退",足够地"退"也会起到峰回路转,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孔子并不排斥器,孔子看轻的是仅以己身供人用,则我身仅如一器,无道可言,己与道不是合为一体,而是己与道隔绝分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不器,而仍贵其能为一大器,己与道之合为一体,其义在此。孔子之道,进则以政治为业,退则以学术为业,道须臾不离己身,孔子用道行道之志坚,然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不得已删订诗书以讲道传道。  相似文献   

12.
正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笔者这里所说的"退"不是固执己见停滞不前,而是通过深刻把握,寻找"进"与"退"的契合点,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如锯条因为进退得当,因而完成了割锯的使命;算盘因为进退得当,因而使计算有了意义.在数学解题中,"退"就是先"退"到解题者能够看清楚或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认真探究、钻研,而后"进"."退"就是"退"到简单,"退"到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举例介绍“进退互化”的解题策略.所谓进,就是把所求的数学问题推进到一般情形下进行研究,所谓退,就是在求解一个一般问题时,先对它作特殊化处理,以期找到解题的方向和解题途径.解题中有时要以退求进,有时要先进后退.恰当运用进退的互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条重要策略.下面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进退思想"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退一步来讲…",退一步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清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中有时"以退求进",有时"先进后退",有时"进退互化".把握"进与退"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笔者将"进与退"的辩证策略整理如下,供参考.一、以退求进1.一般后退至特殊在解一些竞赛题时,如果不能直接入手,不妨先退一步考察它的特殊情况或者极端情形,或许你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上乘之作,还需要锦上添花——“勇气”这一阐述角度,应该贯穿导引句、总起句和过渡句。导引句改为“一则广告词中说,进,是一种勇气,退,是一种更大的勇气”;总起句改为“进与退,怎样用一生的勇气去诠释呢”;过渡句改为“进需要勇气。而退呢?退则更需要勇气”。将标题改为“进退需要勇气”。文章用例阐述时,凸显的原本就是“勇气”;只是总起句前选择关系复句,还需要将其意变到“勇气”上来。角度单一,主旨才会更鲜明。  相似文献   

16.
心知肚明     
相传三国时,有一天周瑜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便撞上迎面而来的曹操。于是周瑜就问曹操:“你看我现在是要进呢,还是会退?”曹操思忖:说要进吧,他可以往后退:说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为腿长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难言进退之时,一只飞虫突然飞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着了。同时也来了灵感,随即以反问作答,  相似文献   

17.
张占武 《职业技术》2006,(11):108-109
<孙子兵法>中对为将之道论述极为详尽,不但要求为将者要"智"、"勇"双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静以幽,正以治"同时要求为将者要善于权变,只有这样,为将者方能成为"国之宝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启人深思的美文,从这篇美文中我们明白了这样的人生哲理:攸关人生成功与失败的无非是四个字:攻、守、进、退。我们何时当进、当攻,何时当退、当守,如果我们掌握了攻守进退的学问,也就把握了事关人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就是换一种思考,"退"就是"退而思进"。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退,但不能只是退,还要回头看,这样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下面就以一节《退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谈谈怎样"知难而退"。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进退无颜仪”,课本注释为“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意思是说,不论怎样都觉得惭愧。”我们认为,此处的“进退”与同篇的“作息”“父兄”、“父母”一样,应看作偏义复词,意义只偏在—个词素。“进退”只有“进”即“上前”的意思,而非“进”与“退”义并用。联系“进退”的上下文来看:“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写的仅仅是刘兰芝刚刚回娘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