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郇丽娟 《地理教育》2014,(Z1):28-29
正一、课标解读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和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也是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等的重要分界线,由此还体现南北河流、植被差异以及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人文差异,如民居、  相似文献   

2.
肖金花 《地理教育》2014,(Z1):38-40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社2013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与2001年版对比,结构变化巨大:旧版教材按照区域行政范围组织教材内容,新教材则按照区域地理思路,以空间位置关系组织教材内容。此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为贯彻这种变化,新教材将第五章内容缩为一个课时,内容分两个框题:一是"地理差异显著",要落实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是"四大地理区域",要落实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这两个框题的内容都较简单,许多知识源于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学生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人教社2013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与2001年版对比,结构变化巨大:旧版教材按照区域行政范围组织教材内容,新教材则按照区域地理思路,以空间位置关系组织教材内容。此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为贯彻这种变化,新教材将第五章内容缩为一个课时,内容分两个框题:一是“地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真学习是教育的执着追求,他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循环—差异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让真学习发生,通过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创设合适的课堂环境,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循环—差异教学的生发源于坚定的课改理念,借助行政的大力支持以及资源的整合,着力区域内初中学校大规模实现基于课程标准,其教学方式从深层次上推动了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给"字替代"与"字,是汉语演变历史上的一种词汇兴替现象,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替代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在替代时间上,还是在替代义项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能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②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掌握秦岭一淮河线的组成,通过秦岭一淮河线的重要地理界线,了解此线南北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点击课标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区域差异。设计思想必修3是在必修I讲述自然地理和必修2讲述人文地理之后的第三个必修模块。本册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往往是前面两册书中所学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的应用,如本节课“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是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区域特征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区域差异是一重要的地理规律,主要表现在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差异和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角色扮演、调查、动手制作等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基础教育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僵化、单一、片面的问题,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学生难以获得差异化发展。珲春四中在"十二五"期间尝试以"差异——适应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实践来突破基础教育的困境,形成了"差异——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差异——适应性"教学策略的推广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男女生英语成绩实际情况,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差异教学的实施路径,通过有效监测数据例证,明晰差异成因;基于个体差异因素,设置凸显个体优势的评价量表,创设多元化教学;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将监测数据关联素养,通过“素养树”展现素养达成情况,设计对应的英语教学活动,进而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教定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以均衡男女生英语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12.
崔广伟 《地理教育》2014,(Z1):36-37
正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13.
14.
“差异教学”: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预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差异教学"研究热潮始于上世纪后期,近年延伸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为了差异发展,从差异出发,开展有差异教学的活动。纵观幼儿园教学的理论实践,很少有人提出将差异教学上升为预设的诉求。本文基于对差异教学内涵与本质的把握,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差异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并为差异教学成为重要预设提出四条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李树民 《新高考》2007,(1):49-56
【重点突破】1.区域差异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形成了三大地带,三大自然带影响着三大经济地带,而  相似文献   

17.
袁驰 《地理教育》2013,(Z1):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划分界线;初步感受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用事例分析说明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强调图片资料、地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巴西”一节的内容,是区域地理要素: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等五方面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每一框题后的活动建议,采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认识和了解巴西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从中能领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的一般规律,以获得对生活有用地理知识和终生受益的地理感受。  相似文献   

19.
蔚晓艳  张卫青 《地理教育》2015,(Z1):110-111
一、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6页)"的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地理差异显著、四大地理区域。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已学习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下册讲述中国地理的分区。本章内容既是对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中国地理分区部分的引领,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中国地理分区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