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传》特别擅长于叙述战争,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叙述者并不特别留意接受者的感受而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带给接受者另一种惊喜和享受,那便是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即使个别战争过程没有省略然也相当简洁,能做到逼真动人。此种战争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的战争思想,包括战争的本质观、战争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战略思想等各个方面.对于战争的本质观,书中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代表了作者对战争在国家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战争与治乱关系方面,作者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国家的政治状态,政通人和者胜;民的作用与民心的向背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因此特别强调安民抚民的重要;在军阵建设上,作者提出帅乘和、同心同德者胜以及以德取胜的思想;在战略思想方面,提出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主张.<左传>战争思想的特点是哲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由此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并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的胜败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策略、将帅才德密切相关,德、义、礼、信成为评判战争正义与否的依据。《左传》重视战争的战略战术,讲究策略。《左传》既是丰富战争实例的荟萃,也对战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维持着整个国家社会的既定秩序,也包括国家的军事政治生活。以《左传》为依据对春秋战争礼进行研究,战争礼包括战争中的礼仪制度,如治兵、祭社、卜战、致师、犒师、战祷、献捷、饮至及受降等,也包括战争中的礼义思想,即君子之间的"贵族精神"和高于一切的"贵义精神"。此外,战争礼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社会变革"相因损益",而这些变化在春秋时还未达到"礼崩乐坏"的程度,有些只是为了"更合时宜"。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仍,但在以男子为主体的春秋战争中,却时常出现女性的身影.她们有的在有意无意闻成为了战争的诱因,有的以自身特殊的地位和立场有效地改变了战争的格局,还有人干脆就以卓越的表现成为春秋时期出色的女性军事家.因为她们的存在,春秋战争也多了一丝温暖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的战争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左传》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战争相对而言充满人道主义色彩。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礼文化以及战争目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战争仪节现已被时代淘汰,我们应继承的是其以民为本、重德慎战、关心无辜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战争是《左传》的主要内容,考察《左传》的战争叙事,其方式主要有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两种,这些叙事方法的运用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作品。在战争描写中,作者详略剪裁得当、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手法多样,使战争内容更逼真动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左传》记载了春秋二百五十余年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军事战略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紧密结合,现实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事敬鬼神"的传统观念,从战争中励炼的实战经验。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左传》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美德,但不适用于战争中的敌方。在《左传》中,可见大量对敌讲诚信的言论和事例,其中有的是对诚信本质内涵缺乏理解,有的则是立足长远利益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细节描写是《左传》诸多艺术成就中的一个方面,它在《左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左传》中的细节描写作用多种多样。有的举重若轻,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事情成败的根本原因;有的展现人物性格;有的刻画人物容貌、表现人物心理;有的展示人物所处环境、事件发生背景;有的还附加了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物的评点。  相似文献   

12.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指出:民本思想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13.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14.
《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众多走进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她们在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时期,女性能够走进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主要有历史环境、政治联姻、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女性形象多具杰出的政治才干、强烈的权力意识及鲜明的宗国观念。这些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左传》在我国历史上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兵学文化著作,它以其特有方式和特有视角表现了其时代的不同的兵学文化意识,如"以礼为本"、"唯人所贵"、"有德不可敌"、"师克不和,不在众"等。它对于研究从春秋前期到中后期各种文化理念的发展和演变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虽然《左传》叙事的文学性与历史真实性是一种彼此互构的关系,对于《左传》成书有至为重要的作用,但《左传》的这种文学性对历史真实性的消解,使《左传》叙事游离于文学与历史真实之间,使得《左传》虽有史之用,而非史之体,使得《左传》既不属于纯粹的文学著作,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7.
论<左传>中的预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叙是《左传》中一类风格独具的叙事时间。《左传》中的预叙可以分为两类 :实写性预叙和虚写性预叙。实写性预叙又有言预叙和行为预叙 ;虚写性预叙有梦、占卜和异象三类预叙。《左传》中的预叙分别在叙事作品的接受 ,避免叙事时间的单调以及叙事文本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左传》所引逸《诗》 ,沈德潜辑录 3条 ,逯钦立辑录 7条 ,似有疏略。另有 7条 ,是否逸《诗》 ,历来或有疑议 ,应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9.
《左传》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就历来被人称道 ,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两千多年前春秋列国众多的国君及公卿大臣形象 ,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体现了作者特定的文化立场和思想倾向 ,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义 ,并因此使《左传》成为一部具有悲剧性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左传》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当有所发展,深刻的研究只能来自正确的理解,因此 们在理解注释《左传》时应有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首先,注释《左传》必须考察当时的历史环境,共次,必须语法上来分析《左传》字词在句中的意义。第三,还须注意方言这个领域,第四,在无法解读《左传》字时可以从理校上考虑,以解疑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