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研究使用履历分析法,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2664名海归教师为样本,分析其教育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探究我国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和学缘关系分布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4所高校的多数海归教师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但不同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存在一定差距;4所高校的海归教师与本校的学缘关系密切,尤其在优势学科方面。建议高校应以一流学科发展为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开放透明的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并主动加大从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和海外归国人员的持续增长,在西方高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到中国高校任教的"海归"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但是学界对海归教师回国任教状况的关注度不高,特别是从学校的角度对这些海归教师作用发挥状况的调查研究还很欠缺。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对20所中国大学的校长进行深度访谈,在每个访谈的录制、转写和编码的基础上聚焦五个主题的分析和讨论:聘用海归教师的原因;聘用海归教师的标准、要求和期望以及对海归教师的满意度;海归教师的优惠政策;海归教师的优势;海归教师的劣势和困难。最后提出了海归教师重要作用的再认识,海归教师优惠政策的再落实,海归教师优势的再发挥和海归教师劣势的再克服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慧  张宁 《江苏高教》2020,(2):91-95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中国高校不断增强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的引进力度,青年海归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比逐年增大,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但是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成长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长。文章结合对南京地区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调研访谈,对他们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总结高校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生活、文化、学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从个人、高校、国家三个层面剖析原因,探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海归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再适应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417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科研表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对其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发表方面的评价不高;其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适应情况、对院系工作氛围的认同程度以及与海外导师、同事或同门开展合作的频率,对海归教师的科研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缘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海归教师因同时拥有国内和海外二元学术关系网络而在学缘上表现出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部分以上海21所高校的359位海归教师为样本,在质性部分对来自上海6所高校的10名海归教师开展一对一半结构访谈,共同探究学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海归教师对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不高;学缘影响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平台选择以及职业"入场券"的获得。"校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与海外导师联系的频率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最后从高校、学院和个体层面对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归博士回国就业的主要平台,高校承担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使法学专业海归博士面临“再本土化”的过程。基于江浙京粤地区的调研发现,法学专业海归博士教育教学“再本土化”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阵痛期、瓶颈期与分化期。法学专业海归博士回国任教后的教育教学困境使高校对其青睐程度骤减。与本土博士相比,法学专业海归博士并不一定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反而历经更为漫长的阵痛期与瓶颈期。为了激发法学专业海归博士的教学潜能,海归博士应当将学缘优势与本土问题意识融合,依托比较法学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校也应当构建常态化教学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环境、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海归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问题,并据此论述了高校海归教师专业发展对师资管理现代化的反求,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例阐述海归教师专业发展的缓冲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为例,分析了海归教师在带动校园氛围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海归教师在高校国际化建设过程作用,高校应为海归教师营造良好的国际化环境、提供和谐自由的学术氛围、建构先进的高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部分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访谈研究发现,海归教师认为我国当前学术体制与环境在总体趋向合理的同时,在学术发表、职称评聘、项目申请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关系"导向的学术环境,海归教师采取了顺应、利用制度、坚守等应对策略,以获取学术资源,促进个人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教育》2013,(22):15
新加坡:海归人员子女只需注册即可入学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报道,新加坡教育部2013年度海归人员子女回国就读布置工作全面展开。从2014学年起,在新加坡接受中等教育、两年制大专教育以及大学预科教育的海归人员子女,可以在教育部门进行注册。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首聘期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分析海归教师择业与流动的地域倾向以及该地区高校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近十年归国的379位海归青年教师的首聘期工作满意度,发现新一线城市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水平最低;一线城市的总体满意度年度波动较大,其薪酬待遇满意度较低;二线城市的满意度总体水平尚可,但其文化适应和母国环境适应维度的满意度较低。各地区高校改进海归人才引进工作应聚焦本地区的主要制约因素,采取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在国际化人才归国回流率不断攀升、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的背景下,基于本校、本院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如何引导海归教师参与学院国际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在国际化建设中的大多数任务中能起到主要参与者的作用,应建立院级侨联组织吸引更多的海归教师参与到国际化建设项目中来。  相似文献   

13.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师调查数据,根据近似性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海归教师的海外和本土二元学术网络特征,考察海外流动的学术网络构建作用。研究发现,海外流动对海外和本土学术网络产生相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显著优化了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和网络顶端,但显著降低了本土学术网络关系强度。不同类型的海外流动对学术网络构建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海外博士/工作流动对海外学术网络的优化作用和对本土学术网络的削弱作用最大,其次是海外博士留学,最后是海外工作流动。不同回国阶段海归教师的二元学术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回国时间的推移,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优势逐渐下降,本土学术网络劣势有所修复。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归教师的跨国社会资本优势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促进海归教师尽快融入本土学术圈。  相似文献   

14.
读者     
《教育》2013,(8):5
海归校长成为教育主流文/向正鹏湖北读者最近看到《教育》旬刊2013年第5期焦点"海归校长",让笔者意识到,在海外留学的热潮更加迅猛的今天,海归不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概念。有越来越多海外求学经历的教育管理人才将充实到大学的领导班子,甚至有向高中、初中等基础教育阶段渗透的趋势。可以说,海归校长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海归校长受青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相比于没有海外经历的校长,海归校长的视野要开阔得多,他们能够在求学中接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的熏陶,切身感受到这些教育理念的优势所在,也能把这股新风带回校园。其次,海外求学让他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青年"海归"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办学水平,增强国际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力军.科学研究是归国教师凸显其自身学术价值的关键,然而在其科研工作中会遇到各类障碍.基于对18位青年"海归"文科教师的深度访谈,归纳并剖析了适应、组织和人际三类对研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及其衍生模型,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和剖析,指出"海归"教师进入高校就业可被视作两种生态系统如何顺利整合的问题,而非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对于新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并且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到宏系统的全面且复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7.
留学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日渐弱化,表现在海归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力不足、家庭教育成本回收速度较慢、社会对海归的认同感不高等方面。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文化资本不足以消除文化屏障、留学大众化加重了文凭贬值、教育国际化缩小了国际间差距、社会对海归的认识回归理性等。留学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应理性对待出国。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激发海归青年教师活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常州科教城六所高校的海归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具体分析当前高校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从工作机制、培养方案、精神引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兴起、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国现代教育兴起、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教师逐渐成长、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对教师和教师发展的思考,贯穿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并且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特有的基本视角(“师眼”)和核心内涵(“师道”),对当代中国教师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凯兴斯泰纳的教师教育思想是实现其国民教育与劳作教育制度的基础。其教师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者的定义、师魂的塑造、师魂的特征与教师的培养四个部分。培养教师的过程也是塑造师魂的过程,因此师魂的塑造是教师教育与培训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