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 0 4年 7月 30日至 8月 1日 ,“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成立暨夜郎文化开发利用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议由贵州民族学院主办 ,来自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北京、辽宁和日本的 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布“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 ,下设“贵州赫章分院”和“湖南新晃分院”。贵州省副省长吴嘉甫、原省长王朝闻等到会祝贺。会上就夜郎文化及其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四川省历史学会委派四川省考古所赵殿增和四川宜宾市政协任德清研究员等与会祝贺 ,并就“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与夜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发言交流…  相似文献   

2.
古代西南民族墓葬,与地理、自然环境、交通因素、江河走向等关系极为密切。本通过对上述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西南民族墓葬的形态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西南古道的民间性质入手,梳理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们关注的西南地区的民间交通和商业贸易往来。虽然西南古道难于上青天,但由于各地的优势不同,互补性很强,商品贸易仍然有利可图,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总得进行相应的贸易交流,所以一直存在相当规模的民间贸易,并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一方面使得每个地区、每个社会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了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和智慧,使得人们都能改进各自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借民间商贸交流这一相对来说更合理、更公平,而且也更含有感情因素的活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更为人性化的、更普遍的、更有弹性的空间,从而相互包容和吸收,达成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曲彦斌 《寻根》2002,(5):24-27
世上许多事物都有其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自然属性,一种是经由人的理念赋予的化属性和象征、寓意。于是,本无生命的山、水、风雨、雷云,便具有了社会的、化的意义和生命色彩,成了化符号,折射着各种化传统。于是,连石头也有了生命,在诗人、艺术家、收藏家眼里反射出了激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傩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就是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历史宠儿、中期的"弄潮儿",再到近现代的"弃儿".改革开放以来,面具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照,又成为当代的"幸运儿".30多年来,这个"幸运儿",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两套集成的编写工作;加快了傩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的步伐;与傩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得到恢复,业余表演团体逐步建立,面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得到延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采集和收藏各地遗存的面具,并向广大观众展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风采;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一批与面具文化相关的傩戏、傩舞、傩祭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区(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南丝路的探讨着重以这二、三十年来学者们研究取得较大成果,且又在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青铜剑、戈、矛、斧、钺钟及有肩石斧、玉?等几种出土文物传播的分析入手。  相似文献   

7.
王云庆  范慧婷 《寻根》2014,(5):89-94
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掘了唐代著名女诗人、政治家上官婉儿的墓葬,并出土了保存完好的上官婉儿墓志一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13年第6期《考古与文物》中发布了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志文中明确记载了上官婉儿的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具体信息,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秉钧 《寻根》2004,(3):42-47
节日放烟火在中国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于新春元宵,或逢重大喜庆节日,火树银花,鱼龙夜舞,焰火与彩灯相映生辉,更添喜庆气氛,令人想起辛稼轩<青玉案·元夕>中描绘元夕夜灯彩烟火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也令我们萌发起探索古代烟火文化的盎然兴致.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希腊,雅典的戏剧表演是最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影响力极广的公共化活动。它们是与祭祀仪式有关的节日庆典和体育比赛的一部分。在雅典节庆中,整个城邦的人和成百上千的外邦人,连续几天聚集在剧场观看戏剧表演,共同感受戏剧所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尼日利亚的文化史虽可回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较为近代的历史却与外来文化交融在一起。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都对尼日利亚这个曾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美誉的文化形态产生过极大影响。因此,早于外来文化入侵而在本土形成其自身文化征貌的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明,就成为世人认识和分析具有真正本土特色文化形态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作为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化之一,贝宁文化在时间上是最晚产生的一个。因而,它在艺术形态上的技艺水准较之早期艺术则更为细致入微,其审美原则也更易为今人所认同和接受。然而,这一艺术…  相似文献   

11.
尤岩 《寻根》2009,(2):124-129
那一段历史孤旅 屯堡文化源于明初大军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公元14世纪中叶,朱元璋力逐群雄,统一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可是在西南边陲的云南,还有一位前朝梁王凭借西南高山之险,坚不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统率30万将士征南。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华夏文化》2000,(3):25-26
佛教自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其传播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古代,作为外来宗教,佛教并不是唯一的,如景教(基督教中的一支教派)、伊斯兰教、拜火教等等,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4.
黄德锋 《寻根》2014,(5):14-21
桥梁记录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盛衰的重要见证。云南是人类桥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云南先民已经学会利用桥梁跋涉迁徙。云南的桥梁文化经历了从独立发展到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具体体现在桥梁建筑艺术、桥梁文学、桥梁命名文化和桥梁民俗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一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伟大作品,它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深受古代民众欢迎和认同的贤相良将模式:才高、志大、德优、质美。这种模式对后世通俗文学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藏、傣、纳西、白、彝、瑶、侗、苗、布依、土家族的一些地方还有传统的手工造纸.它们分属于抄纸法和浇纸法两大技术体系.在同一体系内,有共同的基本技术,也有本地的一些特殊技术,生产出具有自己地方性特点的纸张.从发展演变的层面看,由于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纸张的冲击,传统手工造纸衰退严重.在精选最具特色的工艺作为遗产加以保护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如适度补贴、收储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陈宇 《世界文化》2009,(12):48-49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诸仲文化中是比较晚出现的一种形态。阿拔斯朝(750年~1258年)早期,阿拉伯文化臻于鼎盛。其空间范围西起北非西端和西班牙,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里海和高加索山,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其中,中东是主体区域。阿拉伯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自中 《华夏文化》2003,(4):58-58,53
匾额 ,又称扁额、额、扁牍、牌额 ,简称为扁、匾或额。我国第一部字典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匾额 :“扁 ,署也……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在门户上题字 ,以作居室的标记。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 ,均称匾额。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 ,也有石质雕刻的。不论木质或石质的 ,匾额一般为长方形 ,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 ,多为黑漆金字 ,醒目端庄。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匾额一向注重书法艺术或题额者的地位 ,以提高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古代的贵族、高官、功臣、名士 ,往往以得到当时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  相似文献   

19.
宋蕾 《华夏文化》2008,(1):50-51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史记》中有“嫘祖始蚕”一句,据说黄帝娶嫘祖为妻,是她发明了养蚕。其实,同世界上其他许多伟大的发明一样,丝绸的发明不可能是一人所为,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史记》所说的“嫘祖养蚕取丝”是把嫘祖当成古代劳动妇女的化身。“嫘”这个汉字从丝,  相似文献   

20.
南越族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越族不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而是"以射猎为业",具有海上航运悠久历史的海洋民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