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元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成就,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有许多回族散曲作家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越,对元散曲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3.
对于散曲的研究正逐渐由主题转向文本的艺术结构,尤其是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重新掀起了一个散曲研究的新高潮。然而古代与当今音乐不分、词与散曲之小令不分等诸多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对它们的研究尚且不够深入。因此,本文试从散曲中的北曲小令与词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加以探讨和论述,从而使散曲的文体特征进一步明确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4.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散曲和词是同源异派的学形式。但和词相比较,散曲具有独特的诗体特征,主要在于语言上质朴俚俗,表现上坦直显露,风格上尖新奇巧。  相似文献   

5.
刘效祖是时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一位散曲家。它的散曲作品在内容上生动地反映了市井生活与民情民俗,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有一定的人化倾向,但仍然保持了元代散曲自然、朴实、真率、通俗、活拨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散曲发展到明代,其曲风有着明显的南北地域差别。北方关中散曲曲风遒劲、节奏慷慨、曲调激荡。这样的散曲特色与关中的地理历史等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同时可以发现,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现状,也对关中散曲作家有着不小的冲击力。除此之外,关中散曲作家的选材、用字、内容等,都是关中散曲发展需要注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散曲作为一种诗歌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生到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散曲作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关汉卿虽是一个重要的散曲作家,但其对于散曲的显著作用却被杂剧形成的巨大投影所掩.关汉卿在散曲创作中达到了令人注目的思想艺术高度,这本身就是对散曲文化内涵的丰富,也增加了散曲的文化积淀;同时,关汉卿在整个散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传动作用;使散曲的内在脉息在跨越不同朝代时得以贯通;并因其散曲中思想艺术内在特质的二重性,给散曲初兴、繁荣最后衰微的过程以双重影响.这就是关汉卿对散曲创作和发展所做的三方面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九思是明代中后期一位较为有名的文学家,在诗文、杂剧与散曲的创作方面成绩卓著。他极富才华,却仕途受阻。其散曲创作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豪爽蕴藉,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元散曲的诞生与市井间流行的俚俗歌曲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散曲诞生之后,有元一代的俚歌俗曲与散曲共生互动,对各自的发展及风格面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玫 《现代语文》2006,(10):6-7,19
词与曲在诗史上前后相邻,二者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着诸多相似点,存在着紧密的承继关系。研究者历来大多只重视元代散曲对宋词,特别是对宋代俚词的接受,但忽视了花间词中的俚俗成份对元散曲创作的影响。而更好地梳理出散曲对包括花间词在内的前代诗歌的接受情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曲的美学风格乃至文学史内部的传承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元代散曲对花间诃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的接受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是元代中后期清丽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曲一改元代前期"艳俗"、"豪放"的特点,呈现出"清丽雅正"、"蕴藉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元代散曲"雅化"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起,陕西散曲创作掀起了一个高潮,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创作队伍,佳作不断涌现,出版了散曲集《陕西当代散曲选》,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具有法人资格的散曲学会。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对《陕西当代散曲选》进行全面评介显得很有必要,这也可算是陕西散曲界对散曲再次繁荣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元散曲情爱作品中的进步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将爱情从礼教的束缚和人欲的潜层中释放出来,并把它看作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要求和美满婚姻的基础,将妇女看作是渴望爱情而且值得拥有爱情的一群。本将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放在中国封建传统化与俗化剧烈冲撞的大环境中,并结合社会历史化以及元代人心态来探究元散曲情爱作品在恋爱、婚姻、妇女待遇等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15.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16.
元散曲的形成与当时政治上对峙、文化上交融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元散曲以它的直露、浅俗、诙谐而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散曲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不同于前代诗歌样式的艺术风格,是源于它的精神实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18.
从张可久的人生价值取向、创作审美对象和心理根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深具传统气质的文人雅士,他性情和顺,趣味高雅,虽仕途不顺,但散曲是他摆脱俗务、澄净心灵的精神绿洲,是他创造和谐的一种方式。他是一个在畸形的社会里,命运畸零,但人格裂变较少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相似文献   

19.
《高祖还乡》是睢景臣的成名之作,是元代散曲同类题材中硕果仅存的一篇。散曲在载体的选择、叙述视觉以及语言形式上都造成了一种文本与读者的恰如其分的“间离”,有一种奇特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效祖是明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一位散曲家。他的散曲作品在内容上生动地反映了市井生活与民情民俗 ,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有一定的文人化倾向 ,但仍然保持了元代散曲自然、朴实、真率、通俗、活泼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