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历史教学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的变革。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为了上好历史课,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根据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及其规律,特别是结合历史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2.
章节起始课是新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的产物。从教学时间来看,它应该是一个新的章节开展教学的第一节课;从教材内容来看,它必须包含章节起始内容;从教学内容来看,它必须突出章节的核心知识或核心研究方法;从教学结果来看,它必须能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数学章节起始课既要体现数学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并符合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怎样把干巴巴的历史说教变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怎样把学生从繁琐的历史知识的识记中摆脱出来?怎样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历史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发展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  相似文献   

4.
把伽达默尔提出的"历史共通感"这一概念引入高职"概论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历史知识部分,培养学生的历史共通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存在的历史意识淡薄、专业背景局限、内容结构僵化、教学形式单调等棘手问题,文章提出应遵循效果历史原则,从强化历史意识、消化专业鸿沟、转化话语体系、优化教学形式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何设计好导课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教参和新课改课程标准时,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合理地使用导课方式,尤其是要注意导课的设计和应用原则。导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故事导课法、温故导课法、诗歌导课法、情境导课法和时事导课法。导课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趣味性、关联性、针对性和简洁性。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如果导人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复习法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巧妙地转入新课的讲授.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选修一讲改革史,一般都是第一课讲改革的背景,第二、第三课是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在讲第二、第三课时就适合用复习法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7.
从学科性质来看,初中政治、历史等科目属于人文学科,其源自社会发展,而又终归为服务于社会发展。而时事政治一方面从属于思想政治,另一方面又与历史事件相契合,因此在时政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将为学生的思想素质整体提升奠定基础。从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知识信息契合谈起,认为时政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课前组织发布活动,课堂选择多种教学手段,课后举办多种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大潮来看 ,各学科越来越重视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 ,数理化越来越强调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语文越来越强调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英语则强调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甚至能在双语课中用英语来思考问题 ,解答问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 ,即告知学生在历史上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大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等已不再合时宜了 ,历史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 ,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的思…  相似文献   

9.
程向辉 《历史学习》2004,(10):35-36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如何学好历史,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棘手问题。下面笔者要谈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学好历史课,走提高历史课成绩的途径——提高课上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三历史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历史主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解题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等。这些要求决定了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是多元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作为复习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具有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仅就高三历史讲评课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从而使得知识能够形成网状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够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教学的创新。教师要交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中,历史学因其特有的人文特性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占有一定比重。高职高专历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职高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诸环节,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施教两个方面,以历史知识为中介,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全面展开。通过课前知识准备,课上思维交互,课后结论评价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清知识脉络,实现立体化记忆,而且能够建立知识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拓展活动等方面都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师必须强调在教学中对思维导入的合理运用,将课堂的课前导入、教学模式、课堂活动、总结评价等活动与其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历史人物在历史知识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除必修内容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编了二十多位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供学生选学。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标准。那么,如何客观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历史人物在历史知识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除必修内容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编了二十多位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供学生选学。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标准。那么,如何客观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讲评课是历史教学的有效延续与反馈,是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矫正弥补教学的一种课型。有效的高中历史讲评课能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结合历史讲评课的教学实践,从"评前分析、讲评设计、讲评教学"三个环节具体阐述了历史讲评课的实施过程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7.
高中三年级的历史复习课教学称为总复习 ,是在学生参加高中会考之后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 ,也是历史教师为这些将要参加全国高等学校选拔性考试的学生所进行的必要的备考活动。许多教学和教研工作者对这种课型的特点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 ,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一就课型而言 ,历史总复习课属于单一课 ,同时又带有综合课的某些特点。从复习的总的目标要求、复习的依据 ,以及师生在复习课中所处的地位的角度来看 ,历史复习课的特点与其他学科是一致的。具体体现在 :1 创新要求高。在…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Ⅰ(以下简称历史必修Ⅰ)教学中,内容多而学时少是海南实验区的教师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历史必修Ⅰ有九个单元共30课(含3个探究活动课),除其中3课各用2学时外,余下各课都要求在1学时学完,这样至少也要有33个学时。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每周按4学时排课,充其量也就只有大约36个学时。由于历史必修Ⅰ教学本身难度就大,要求也高,内容再多,加上教师还必须考虑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创新、师生的互动、问题的探究、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的测评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所以学时显得特别不足。  相似文献   

19.
黄元罗 《学子》2012,(6):33-34
一、实行"看、读、说、评、析、导、启"教法,落实"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历史专题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1.具体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20.
蒋灵灵  林军 《科学教育》2007,13(4):16-17
1 设计思想 “光合作用”一节是新陈代谢部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教师常常由于知识本身的抽象和枯燥感到教学上困难很大。从教材本身内容来看,基本思路是先给光合作用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揭示反应过程和实质,再给出反应式,是一个封闭的演绎过程;从教学实践来看,这节课的重点往往就完全落在如何落实知识,让学生掌握反应过程上,成为一个单一的“特殊认识过程”。要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