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时代”是一个蕴含信息传播、个体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多种形态的“新”网络空间。大学生价值观念在“微时代”的新变化推动价值观教育在内容、方法、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相应调整。要充分把握“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带有鲜明的网络特征的“微时代”是发展主流。从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跟上历史的发展潮流,力求在“微时代”下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应对“微时代”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以期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学生价值取向与认知受到影响、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改变等挑战。为此,高校可从利用好网络载体、创新思政课内容、发挥日常思政教育作用等方面,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优化思政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从“微”着手,细致入“微”,做好“微时代”下的“微思政”。  相似文献   

4.
微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进入“微”时代模式,无“微”不至的时代氛围与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深刻影响着当代大众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给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在分析“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征基础上,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几方面挑战做出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牛银凤 《文教资料》2020,(5):163-165
本文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立足“微时代”,探讨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和功能本质: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微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笔者尝试提出强化“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方式,以及保障实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已逐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微时代”因其信息传播迅捷、信息容量广、内容多样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主要部分。“微时代”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从多方面影响了当今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微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探索性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给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的同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弱化。为了加强和改进“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理念上从说教灌输转为平等影响,工具上要创建微平台、使用微工具,表达上要使用微语言、学会微表达,以适应“微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的发展和普及,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5亿多的微博用户中,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微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行为都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基础之上,探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使用微博,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进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微时代”话语场域,其话语载体的开放性、大众化,话语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话语传播的交互性、隐匿化等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微理念”滞后、“微平台”欠缺、“微内容”僵化是建构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需要克服的阻抗因素,用包容的思维方式接纳、科学的工作方法驾驭、长效的眼界发展是建构具有主导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庄学培 《师道》2014,(7):22-24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各种冠以“微”的热词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国已悄然进入全新的“微”时代,教育也烙上了“微”的印记“微课堂”、“微教研”、“微观察”、“微课程!”、“微公益”……彤微”时代下的课堂内外会有什么样新的风貌呢?能否给我们教育教学新的启示?让我们跟随几位老师一起来体验。“微”教育吧!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的随时、随地观看,使学习者体会到“微课”学习的方便,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胡民 《文教资料》2014,(1):128-129
“微时代”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微博等新兴媒介的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多措并举,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更迅速、传播主体更广泛、传播内容更简洁、传播方式更多元,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微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简要阐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境遇,总结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旨在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正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迅速崛起,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体”以其强大的功能风靡学校,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媒介.针对微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微媒体概念、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微媒体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微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微时代"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对高校而言,"微时代"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地位颠倒、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价值立场动摇等问题。结合当前"微时代"发展的实际,应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创新"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在移动网络以及移动终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在中小学得以普及与推广,并衍生出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线上课程等教学新模式,使教育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微作业”在新媒体时代下诞生,它的存在不仅是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为新兴教学形式充当“探索先锋”。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微作业”运用新媒体独有的传播功能与特点,使网络中的教与学能够相对完整,产生“符号互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社交媒体,给在普通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认真分析“微时代”背景下的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态势,积极、客观、认真地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在“微时代”背景下正确且高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使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然而,“微”背景下大学生种种消极的休闲现状却令人堪忧。剖析当代大学生"微"休闲现状,辨明正确的"微"休闲方法,构建大学生休闲教育新模式,是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休闲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当前,微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应准确把握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微变化,精准掌握微时代的运行规律。本文在具体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融入“微生活”、增强“微力量”、创新“微内容”、培育“微文化”、打造“微数据”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传统“意见领袖”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教育者信息“把关人”的作用被弱化,“议程设置功能”出现转变,“沉默的螺旋”作用在增强,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应重视和善用微媒体,营造高校思政教育‘‘微环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微权威”,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微内容”,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