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翔 《军事记者》2004,(4):55-56
我是新疆军区政治部的一名摄影干事,长期生活在边疆,当兵不久就迷上了新闻摄影。从事摄影宣传16年来,我把镜头一直对准边关军人,讴歌西线风流。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未曾见过的路!假若不借助摄影的镜头.我们也许看不到天底下这样奇特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金中基 《新闻天地》2008,(11):12-13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但对记者们来说,这是一个不休假的节日。这天,他们和一年的其他364天一样,风尘仆仆地行走在路上,出现在有新闻的地方;他们用眼睛和镜头去探求真相,用耳朵和心灵去感受世界.用文字和图片呼唤爱与温情,用忙碌的一天来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 他们总在不停奔波,他们总是奋发向前.因为新闻就在路上,真实就在前方,而记者的职责与良知永在心头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访中,摄影记欲将新闻事件通过镜头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那么就必须抓拍新闻事件的特征即发挥摄影特写的独特作用。摄影特写在新闻摄影学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摄影记在拍摄时,抓住最富有特征、最能感动人的情节加以表现。从一个人物身上或一件事物中,选择它以简练的手法,舍弃题材中一切次要的、从属的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从而更集中、更细致、更突出地表明主题。另一种则是摄影报道的一种手法,是摄影构图学上景别的一种。摄影记在拍摄取景时,用近距拍摄或用长焦距镜头远拍的方法,让主体局部充满画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作品不是简单的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镜头把现实中的形象组织成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推理、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理解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是认识新闻摄影和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一个前提,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质量和形象表现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离开新闻摄影的实践,忽视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内在的联系,而断言  相似文献   

6.
微距之美     
新闻摄影中,广角有广角之美,中景有中景之美,特写有特写之美。 有些人常把特写画面与微距画面混淆,认为有些特写画面就是微距摄影。现在的变焦摄影镜头有些都带有微距功能,用这样的镜头拍摄的微距画面,不归入微距摄影似乎不对。但是这样的微距摄影很难体现出微距的真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危平 《军事记者》2004,(4):11-11
我1998年7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共发表稿件2500余篇(幅),20余件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2次,连续4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去年因成绩突出被武警总部评为“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平时让镜头向一线官兵聚焦。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有"三只眼",第一只是镜头,第二只是肉眼,第三只是心灵,即我们常说的"灵魂之眼"。而真正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最后那只眼——"第三只眼"抓到的。这是我在2008年3月7日举行的2007年度河南省新闻奖图片类评奖现场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9.
我的2011年,“看见”应该是个关键词.身入新闻业十多年,我一直关注摄影,并意图以笔写图,以此更好地呈现出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因为在《人民摄影报》上撰写图片评论、去年9月1日至3日,我受邀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201 0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看见就是改变——我眼中的金镜头》的主题演讲.在我看来,看见就是立此存照,看见就是接近真相的努力.很多时候,看见就是改变,因为改变就从看见开始.  相似文献   

10.
梁斌 《新闻前哨》2000,(6):35-36
在变焦镜头面市的初级 阶段,它的诞生并没有引起 新闻摄影记者的广泛关注, 因此,大多数摄影记者也并 不喜欢使用这种镜头,而是 习惯使用定焦镜头。他们认 为变焦镜头可用的最大口径 通常较小,不利于现场采光 拍摄,加之设计比较复杂且 笨重,拍摄过程中很难持稳, 拍出的照片影像质量较差, 不可能与定焦镜头拍出的照 片相比。然而,随着镜头制造 工艺的日臻完善,变焦镜头 的光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 高,而且体积上也有了相对 的缩小,逐渐受到新闻摄影 记者的青睐,成为他们摄影 包内不可缺少的“武器”。 《丹佛邮报》的编辑、新 闻摄…  相似文献   

11.
刘凯 《新闻实践》2005,(3):59-59
一、专题摄影的特点 专题摄影是摄影门类中的一项综 合性艺术,它围绕一个主题,组合众 多镜头--包括特写、中景、远景和 大场面等,加上醒目的标题和文字, 构成-个新闻摄影专题。 运用专题摄影表现少数民族地 区的生活,不是靠几张照片图解、 堆积就行了。少数民族地区有它的 特殊环境和历史背景,要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是摄影作为新闻摄影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许多摄影记行纷纷把镜头对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拍摄了大量好的新闻摄影照片见诸报端,社会新闻摄影和宏扬主旋律,扬善抑恶和兴利除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编辑学与摄影学的原理有相通之处.新闻编辑思想,着重新闻编辑思想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远景镜头;新闻报道方针,着重新闻报道方针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全景镜头;新闻编辑策划,着重新闻编辑策划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中景镜头;新闻编辑实务,着重新闻编辑实务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特写镜头.四种镜头从四个方面阐述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朱宏力 《青年记者》2007,(12):104-10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摄影是一种纪实作品,理所当然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杜绝虚镜头。虚镜头是与实镜头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于聚焦准确而言。宋晓刚在《虚镜头:探寻历史瞬间的真实性》一书提出。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2):30-33
"管窥效应"是理解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一种新阐释。本文从摄影自身的特点、媒介特性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摄影拍摄与观看的方式,指出观察能力的不同是相机和人眼的重要差别之一,透过镜头产生的新闻照片受到"管窥效应"的深刻影响。"管窥效应"从揭示、选择与遮蔽三个层面体现在新闻摄影传播过程中,新闻照片是有超越人眼的揭示能力,但也是主观建构的结果,同时也遮蔽了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环境破坏情况加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作为摄影工作者,更加需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摄影镜头的真实记录使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张军荣 《军事记者》2013,(12):51-52
在人们的印象中.军人充满阳刚之气。许多军事新闻摄影作品中,处处有军人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镜头。其实。军人也是人,有着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其感情世界非常丰富。我们军事摄影工作者.既要用镜头充分反映军人的阳刚之美。又要充分体现军人的“阴柔之美”.做到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19.
在摄影中,尤其是在新闻摄影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的相机镜头对着他人的时候,很大一部分人都会出现不自在的感觉,或表情僵硬,或语言迟钝、动作变形等情绪紧张的反应。被拍摄者为什么会出现镜头恐惧症呢?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出自于人的天生就有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表现的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它不同于照相馆、影楼的艺术摄影,可以随意地对被摄主体和拍摄场景进行摆布,直到满意的镜头出现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摄影不允许摆拍,只能采取抓拍的方式。要拍好新闻图片,一定要打好抓拍的基本功,掌握抓拍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