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人文精神?学校教育如何培育人文素质?如何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融?几年来,上海市七宝中学以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理念,并从学校德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等多方面构筑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实践体系。 在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愈益受人瞩目之际推荐此文,是希望引发对这一问题更为深入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麦当劳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发展之一。它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了美国的疆域,也远远超出了快餐业的范围。”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轰轰烈烈开展的创新教育是否也已麦当劳化?创新教育能否麦当劳化?创新教育又如何走出麦当劳化的“铁笼”?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审思。  相似文献   

3.
如何化解学科本位情结?创新教育大课程观倡导:重视选修、倡导实践。国家课程变成学生课程的策略是什么?创新教育提出,“活化”“与开发”。如何让学生富有创新精神与人文情怀?需要“读书成长、感悟自然、生活科技、走向社会、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创新”和“创新人才”?学术上对它们是如何界定的?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关系?该从理论上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副校长”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又将承担怎样的“职责”?无论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小学,还是进入到中小学担任科学副校长的专家学者,都还处在一个实践和探索的阶段。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副校长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发挥好专家学者在科学教育“加法”中的独特优势?如何避免科学副校长的工作流于形式和浅表?科学副校长如何切实开展工作来推动中小学学生的创新成长,是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必须破解之题。  相似文献   

6.
《创意“电子导盲犬”》是我校高一年级开设的拓展型课程——“创新学”中一节课的内容,是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创新学”中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学生在创意设计“电子导盲犬”的过程中,了解什么是“移植发明法”的创新技法,以及如何来应用“移植发明法”创新发明。一、如何在“创新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为了在“创新学”中更好地融入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4,(10):20-21
<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具有普适性的学习环境中,给予每个孩子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创新实践更好地提质扩优,努力让每个孩子更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这一时代之问,静安用“融合教育”的整区推进推行着从“某一个”到“一部分”再到“每一个”的探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要。实施融合教育,难。面对每一个不一样的个体,如何发现他们的特殊需要?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新课程改革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中小学教育的同时,也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特别是对县(市)级教育科研创新提出了挑战。县(市)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职能应该如何定位?能做些什么?该怎么做?这些都是目前亟需探索的问题。通州市教科室在2001年创办了“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把教育科研与名师培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了县(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天地,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通州现象”。本期就此话题组织文章,试图通过对“通州现象”的多维解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县(市)教育科研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主席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引发了整个教育领域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验热潮。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奠定了“创新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尤其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笔者结合自己从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挑战常规教学观念,变封闭和独断为开放和民主,在教学过程上更新。  长期…  相似文献   

10.
隆昌  陶韬 《四川教育》2000,(9):11-11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个特殊的使命?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本身就应是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其素质要求如何呢?什么是创新型教师呢?有人认为,创新型教师应该是善于设计学生最近怎样发展,往后的一段时间又怎样发展的教师。有人认为,创新型教师是不僵化的教  相似文献   

11.
数学,历来被认为“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然而,当数学与“创新”结了“亲”,数学的教与学便有了其可爱与鲜活之处,便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它来。很快,数学教育创新成为数学教育教学中最具号召力的主题。那么,如何完整地理解数学创新教育,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数学教育创新呢?本栏目将陆续编发数学教育工作者就“数学教育创新”较有见地的文章,供“数学同行”共同探讨、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2.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16-17
<正>作为上海“十四五”的重大发展目标,五个新城成为上海破解超大规模城市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重要抓手。五个新城的发展对城市内生式发展、综合性赋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将会对教育发展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教育事业又该如何助力新城建设?本刊推出“五个新城看教育”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视角带您了解新城教育的新变化、新发展。本期我们走进“松江新城”,看看在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新征程上,松江教育如何书写新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它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去“发现”知识,发展技能。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如何实现现代化?校长在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自身又如何提高?教育现代化与校长专业化又如何从“互动共生”迈向“相融和谐”的境界?本期的“校长沙龙——教育现代化视野中的校长专业发展”将对此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育中,基础和创新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基础在创新中的作用是什么?普通人如何创新?创新在我们教育中到底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该如何面向大众学生,铺设更适宜的、更平易近人的创新土壤?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广东拟定了力争20年內赶超亚洲“四小龙”的奋斗目标。经济发展了,教育该如何适应?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又该如何促进?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我校地处经济繁荣的广东省,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是 2 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思想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围着升学转 ,老师围着分数转 ,学生围着题海转”。学生的心灵被严重地扭曲了 ,他们完全处在被动的、机械的、封闭的状态 ,完全丧失了主动的、个性的、独立的思考。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 ,创新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从创新的角度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变“讲台”为“学台” ,变“…  相似文献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铜川市已全面完成“两基”任务并率先在全省完成“普实”任务。今后的基础教育如何继续提高?近年来,按照“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该市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成果的发展利器,成为该市基础教育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概念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那么,什么是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如何实施这些教育?能否通过界定与诠释,使诸教育提法综合为创新素质教育?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探讨。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两者都有“创”字,即初次、开始做的意思。单从“创新”与“创造”两词比较,创新包容创造,创造涵容创新。创造比较具体,是全新的,是无中生有,难度比较大,层次比较高,是创新的上位与顶尖。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经常遇到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教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当前教改与教育科研中应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发展教育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我们第二南开中学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从上学期开始,在中层以上干部和教育研究人员中,开展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的专题讨论。讨论中围绕“什么是传统教学?有何利、弊和可取部分?如何评价传统教学?现代教学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济建设与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