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学生学习道德及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道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道德,从学习道德的概念、内容谈起,分析学习道德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学生学习道德的现状,并就学习道德在教学中的培养提出建议,以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完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道德内化就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等转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意识、道德品格、道德修养的活动及过程,也是青少年学习、选择、改造和发展社会道德的过程。青少年道德内化效果最终取决于青少年的道德主体意识、道德自律精神、内在道德需要等,所以,应当通过确立道德内化主体、培养道德内化能力、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治精神,提高青少年道德内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关怀伦理教育通过榜样、对话、肯定及实践的形式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的关怀伦理模式下,青少年道德人格培育仍存在主体缺陷、培育方式机械化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构建关怀型和谐家庭环境、整合关怀式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关怀感知能力等途径完善青少年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传统习俗等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自觉的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青少年要接受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判断、形成道德人格,这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发挥。应从道德内化与主体性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升青少年道德主体性、促进道德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践行"八荣八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其德育功能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融入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行为情境下,个体内在监督和调节能力减弱、道德情感体验趋于弱化、对网络道德规则和规范产生的敬畏感降低、个体内在道德建构自觉性下降、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的践行.要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现实性认识,提高青少年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认同统一性;完善网络社会规则,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社会规则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个体内在道德建构效能;加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与执法,增强网络法律与道德的权威性,提升个体网络道德敬畏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有效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振成 《职业技术》2006,(20):36-36
践行“八荣八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其德育功能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融入荣辱观教育。一、  相似文献   

9.
道德社会化是指将特定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等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自觉、道德习惯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应深入分析并优化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家庭、学校、社区等外部环境,以更好地推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控制器。皖北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障、调节等作用。有力强化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促进了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