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几种分散剂(PEG、PMAA、MN)对微米级A12O3陶瓷粉体在水中进行分散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分散条件下,分散剂MN对α-A12O3粉体的稳定分散具有用量少、适用pH范围宽、悬浮液粘度低、粉体无团聚等特点.其分散效果优于分散剂PEG、PMAA.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分散剂(PEG、PMAA、MN)对微米级Al2O3陶瓷粉体在水中进行分散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分散条件下,分散剂MN对α-Al2O3粉体的稳定分散具有用量少、适用pH范围宽、悬浮液粘度低、粉体无团聚等特点。其分散效果优于分散剂PEG、PMAA。  相似文献   

3.
研究用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Al2O3悬浮液分散剂.将140 nm的α-Al2O3干粉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采用高速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分散Al2O3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用PdCl2测试镀液稳定性;通过孔隙率试验和结合力试验测试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用SEM和EDS测试镀层形貌和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Al2O3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有较好的协同效果,适宜的复配分散剂组成为:20 mg/L十二烷基硫酸钠,150 mg/L Tween-80,80 mg/L聚乙二醇.用其配置2 g/L纳米Al2O3悬浮液,静置24 h后吸光度为1.595.该悬浮液配置的镀液稳定性试验时间为165 s,镀速为16.5μm/h.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呈弥散状分布,Al2O3含量为0.77%.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为0.06个/cm2.结合力符合GB/T13913-92标准.该复配分散剂适应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4.
NaOH/Al2O3催化两种羟醛缩合反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缩合反应中,用载体固体碱作催化剂有如下优点: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强,后处理简单,产率高且无机载体可再生重复使用。在实验中,用NaOH-Al2O3催化苯甲醛与丙酮、乙醛与丙酮的反应,3小时后,产物的收率达85%以上,操作十分简便。  相似文献   

5.
周建伟  苗郁 《平原大学学报》2000,17(4):29-29,91
在KNO3/Al2O3存在下,用咪唑和卤代烃制备了一些N-烷基咪唑衍生物,该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催化活性强且载体经再生使用活性不变,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6.
耿在丹  张波 《河南电大》2008,(3):109-110
利用Al-TiO2-C体系熔铸法制备含稀土LaO2原位自生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技术,对Al-TiO2-C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了稀土LaO2铝对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稀土LaO2的加入可改善陶瓷颗粒Al2O3和TiC与熔体的润湿性,而且有效细化和净化了组织,降低了反应温度。稀土LaO2添加剂含量为0,5%时利用熔铸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原位形的Al2O3,TiC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
Al2O3-MA-Cr2O3质钢包渣线浇注料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Al2O3-MA-Cr2O3质浇注料的性能和研制过程,根据对使用后材料结构分析,认为该浇注料的损毁为一缓慢的熔损过程,在分析了Al2O3-MA-Cr2O3渣线浇注料长寿命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浸渍-还原与浸渍-焙烧-还原的方法制备了含Ni10%,Cu4%的Ni-Cu/γ-Al2O3催化剂,采用脉冲反应方式评价了500-850℃范围内该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利用TPR,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浸渍-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用浸渍-焙烧-还原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种新型的分散剂--梳型共聚物poly(acrylic acid)-poly(ethyl ene oxide) (PAA-PEO),研究了pH、PAA-PEO的添加量以及固含量对Y-TZP/α-Al2O3-H 2O悬浮液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A-PEO对Y-TZP/α-Al2O3-H2O悬浮液有很好的分散性能,在pH为3的条件下,PAA-PEO能使固含量为30vol%的各种配比的Y-TZP/α- Al2O3-H2O悬浮液都达到稳定状态,并且制备出固含量为60vol%的稳定的Y-TZP/α-Al 2O3-H2O 浆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Al-TiO2-C体系熔铸法制备含稀土LaO2原位自生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技术,对Al-TiO2-C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了稀土LaO2铝对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稀土LaO2的加入可改善陶瓷颗粒Al2O3和TiC与熔体的润湿性,而且有效细化和净化了组织,降低了反应温度。稀土LaO2添加剂含量为0,5%时利用熔铸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原位形的Al2O3,TiC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1.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强迫水解方法对工业生产TiO2颗粒表面进行了Al2O3包膜表面改性.研究了氧化钛粉体分散性与pH值关系,包膜pH、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影响.采用FESEM、XRD和Zeta电位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在TiO2颗粒表面获得较理想的Al2O3包膜;工业生产TiO2颗粒进行Al2O3包膜表面改性,包膜层晶体结构以γ-Al2O3为主,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Cu-ZnO/Al2O3催化仲丁醇制备甲乙酮。研究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仲丁醇脱氢反应的温度和压力以及仲丁醇的流量对仲丁醇转化率和甲乙酮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300-400℃,焙烧时间为6h,脱氢反应的温度为300℃,压力为0.2Mpa,仲丁醇的流量为140mL/h时,仲丁醇的转化率和甲乙酮的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双分散剂--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Sb2O3阻燃剂的原理和方法。方法的特点是采用两种不同分散剂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对纳米微粒实现“全程保护”,有效的防止了沉淀微粒间的凝集。对影响粒径的多种因素作了分析讨论,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Al2O3-MA-Cr2O3质浇注料的性能和研制过程,根据对使用后材料结构分析,认为该浇注料的损毁为一缓慢的熔损过程,在分析了Al2O3-MA-Cr2O3渣线浇注料长寿命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5.
TBHPAS固-液相转移催化苯酚的O-烃基化及在KF/Al2O3协同作用下固-液相转移催化酰胺和酰亚胺的N-烃基化反应,取得了理想的收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O和N-烃基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胶体与表面化学中的“电空间稳定机制” ,以聚甲基丙烯酸铵 (DarvanC)作为分散剂 ,以沉降高度作为衡量浆料稳定性的主要参数 ,研究了Al2 O3 粉末水悬浮液的流变特性及分散剂DarvanC加入量对Al2 O3 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在最佳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条件下 ,制备出了高固相含量 ( 5 8vol%)、稳定性和分散性好的Al2 O3 浆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KOH/Al1O3为催化剂,研究了正己醛和苯甲醛交叉缩合a-丁基肉桂醛的反应,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原料摩尔配比(己醛/苯甲醛)、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催化剂负载量诸因素对目标产物α-丁基肉桂醛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α-丁基肉桂醛的优化反应条件:温度70℃、时间1.5h、己醛/苯甲醛10mmol/12mmol、溶剂苯乙醇5ml、催化剂KOH/Al2O3 0.84g、催化剂负载量11.9mmol/g,得己醛的转化率为100%,α-丁基肉桂醛的选择性为83.24%,即α-丁基肉桂醛的收率为83.24%。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冷压二次烧结法制备出Al2O3/Cu复合材料,Al2O3颗粒的尺寸分别为1.5μm、7μm、10μm,体积含量分别为5%、10%、15%.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Al2O3颗粒可以大幅度提高Cu基体材料的抗磨损性能,且Al2O3含量多(10%、15%)的比含量少(5%)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更好;而Al2O3颗粒粒径适中(7μm)的比其它粒径(1.5μm、10μm)的复合材料抗磨损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9.
用离心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氧化铝陶瓷复合钢管,研究了SiO2添加剂对复合钢管相对密度及陶瓷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 Na2 CO3/Al2 O3吸收剂的活性成分 Na2 CO3与 CO2反应活性较低,选用 TiO2作为掺杂剂,采用浸渍法将其添加到 Na2 CO3/Al2 O3吸收剂中进行改性,研制一种新型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钠基固体吸收剂。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14次循环脱碳/再生试验,并对吸收剂进行了 XRD 和氮吸附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TiO2后,吸收剂与 CO2的反应速率加快,特别是在碳酸化反应的前10 min 内;反应前后除 TiO2外无其他含 Ti 化合物生成;碳酸化反应产物为 NaHCO3和 Na5 H3(CO3)4;14次循环反应后吸收剂仍保持稳定的微观结构。采用 XPS 和 FTIR 分析了 TiO2对 Na2 CO3/Al2 O3吸收剂脱碳特性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