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立军 《视听界》2010,(6):116-116
对收视率应更理性地研判利弊。收视率本无罪,对收视率的误用和误判才拉了电视发展的后腿。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都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者认为:收视率的作用当然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在《辩护人》这部韩国电影单,没有长腿的欧巴,只有大脸的大叔。宋康昊这个在《密阳》《汉江怪物》和《杀人回忆》中都有过出色表现的中年男人,这一次扮演了一个律师。  相似文献   

4.
今年NBA总决赛难得地打满了漫长的7场,尽管11年不遇的第7场决赛创5年来最高收视率,NBA也进行了一系列为提高收视率的改革,但仍无法挽回NBA比赛收视率整体下滑的颓势。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新闻实践》2010,(6):14-16
与纸质媒体注重阅读率一样,电视媒体把收视率作为节目内容质量的一项检验指标,体现了由“媒体主体”到“受众主体”的进步,在期待观众(听众)评判与检验的过程中迈向市场竞争前沿。  相似文献   

6.
鸡之辩     
想起来两位哲人,一位中国的墨子,一位希腊的芝诺,两位都有口头禅。  相似文献   

7.
吃死婴的,吃尸体的,身上烙身份证号码的,放血的,在身上种草的,这一类对人伤害的,血腥的、暴力的、淫秽的,我把它列为极端的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8.
利弊之辩     
在治黄上,容不得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急功近利的企图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现代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体,也是三大广告媒介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收视率在各台节目的编排、广告销售上的影响与口俱增。但是,对电视节目的评价,任何一种办法都有其局限性,所以它应是一个多层面的系统工程。一个电视栏目或节目办得如何,有多种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分析的结果。单纯的一种评价方法不  相似文献   

10.
有学曾用“三自”来概括我们以前所做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这是电视节目在“商品化时代”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新闻节目已经步入了“商品化”时代:其特征是受众用“收视率”这种“硬通货”来购买“新闻”这种商品,受众的消费偏好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尽管“收视率”不能同新闻价值或节目品位画等号,但它绝对是市场的晴雨表。新闻栏目的考量目前有三重标准:一是宣传效果,二是收视状况,三是广告投放。各地的“小新闻联播”做给领导看,可以不太顾忌后两重标准,但作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受这两重标准的支配或制约倾向十分明显。也就是制作必须十分在意这些新闻在受众那里的售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勇辉 《新闻前哨》2010,(10):100-101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越做越大,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各种新型媒体崭露头角,城市电视台的收视率在不断下降,事业发展也因此受到局限。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下走出低谷,提高频道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新儒学之辩     
文化保守主义在当下浮出水面,其意义在于,它或许有助于实现观念市场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3.
冯晓光  王珊 《传媒》2008,(5):56-58
2008年1月,价值中国CEO林永青和北京仲裁委顾问高宏道律师向人大相关立法部门提交了网络实名制立法建议书.  相似文献   

14.
分税之辩     
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究竟是进一步在省以下推进分税制.还是保持实际上已经形成的“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解决县乡财政困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体育节目的收视率近几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平均收税率在各类节目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优秀电视剧和重要新闻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逐步确立,广大观众对体育节目的热情还会高涨,体育节目的收税率还会上升.当然,节目收视率并不是判断节目好坏的唯一标准,况且它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收视率低的节目就一定不如收税率高的节目。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节目收视率的理由,节目收视率的高低至少从一个侧面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收视率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并对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加以思考,认为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节目的收视率之争,努力提高和稳定节目的收视率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央视主持人张泽群主动提出“要向电视收视率开炮”。他说,如今中国的电视节目被收视率绑架,电视节目严重娱乐化、庸俗化,长此以往,中华文明将被蚕食,值得警惕和深思。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虽然不尽准确,但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确实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低俗的根源,一味地媚俗,不仅不可避免地导致质量的下滑,而且  相似文献   

18.
李本佳 《视听界》2009,(1):110-110
电视剧外地播出收视率评估,旨在进一步提高电视剧采购的精准性,加强收视数据在采购业务中的科学应用,具体操作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20.
陈明 《视听界》2006,(6):34-37
2006年9月4日,湖南卫视在晚间黄金时段19点30分播出了一档全新的节目——《变形计》。第一季《网变》讲述了一个繁华都市的网瘾少年和一个贫困乡村的农家少年互换7天的故事。节目一播出就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收视率在同时段卫视位居前列。随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推出了3期节目《高三师生母女互换》、《老孔变形计》、《走,走,走》。节目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来了非议和指责,有关此节目的报道和评论铺天盖地。《变形计》是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 真人秀”模式推出,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