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空压缩的加剧,全球化与本土化越来越成为瞩目的焦点。对比较教育学而言,其肩负的教育、文化交流桥梁的任务要求必须从独特的学科视角来清楚认识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全球化只是为比较教育研究对象提供丰富的选择平台,本土化才是比较教育学的最终目标,而成功的本土化又将丰富和促进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比较教育学即将迎来学科创立200周年。在经历了多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之后,当代比较教育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批判"并回归"本土化"。伴随着传统的"描述与借鉴"范式的日趋式微,比较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由此带来了批判性的学术话语。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功能被重新定义,聚焦本土化问题成为新的取向,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国际性"与"本土化"之间寻找新的融合点与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本土化是近代以来中国针对“教育学进口”现象的一种反动,是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学人的一个“情结”。在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问题意识先后经历了“中国化与现代化”、“中国化与科学化”和“中国化与全球化”的变迁历程。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人手,分析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可能性,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有“移植”、“借鉴”和“对话”三种境界以及“走进教育现象,进入教育的日常生活”和“走进教育学术,进入教育的意义世界”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已经成为燎原之势,已经影响到教育和研究教育的教育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怎么办,就不止是一个老问题,更是一个新问题。本认为中国的教育有别于西方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就应该强调“本土化”。在此基础上章依次分析了教育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合别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本国现在的社会。比较教育学“本土化”在教育科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比较教育学科学术话语的西化倾向,以及一味追逐教育“本土化”而脱离全球化背景的问题时,要立足全球化的背景,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建立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本土化是近百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异域教育理论被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现象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实质。在当今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厘清本土化的现实内涵与时代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内在意蕴及其动因问题,倡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达成教育研究的中外融汇、古今相承、实践创生、国际对话,希冀凸显其境转意迁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本土化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学本土化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多数探索是立足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因素。文化自信主要是坚信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教育学学科本土化的重要来源。教育学体系建设应取法古代思想家思维方式,教育学的哲学基础应取法古代思想家论述,教育的本质应秉持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性的当代状态,全球化已成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关注热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游离于全球化之外来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教育问题同样如此.由此,立足于全球化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互动中把握当代中国教育的走向,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一个新的时空平台上拓展教育学的广度与深度,而且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学话语.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是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一对观念上的基本矛盾 ,在全球化的后殖民时代背景下 ,这对矛盾又有新的表现。本土化无法成为弱势文化有效的解殖出路 ,在“和”的模式中寻求多元发展 ,第三世界的教育和文化才有可能在本土生长中逐步解殖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教育学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书斋"教育学无论从中西方的文化互动、学科间的学术互动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互动看都处于弱势地位;"草根"教育学则日益成为一股悄然升起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学的特色与出路在于"苹根性""中国性",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土理论的草根性生长,二是非本土理论(合其他学科)的本土化、本学科化迁移.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教育学发展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的课程本土化研究相关论文数据进行转换分析制图发现,我国课程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如下:贡献的较大机构有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贡献较大的作者有丁桂芝、靳玉乐、张传燧等;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外国教育学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的比较,从而论述我国课程基本理论的概念、框架、体系、思想、范畴和方法的本土化问题。此外,我国课程本土化研究存在如下的问题:各机构、作者的研究缺乏合作沟通,相对独立;缺乏系统的方法论体系,研究成果的价值与规范无法衡量;研究的原创性、系统性、针对性欠缺。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成为主导语境的今天,本土很容易被忽视和掩盖。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也丧失了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在此情况下,主张比较教育学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然后从比较教育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展开对比较教育学"本土失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成为主导语境的今天。本土很容易被忽视和掩盖。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也丧失了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在此情况下,主张比较教育学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然后从比较教育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展开对比较教育学“本土失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课程性质的视角来看,教育学的价值取向应该以人的研究为永恒主题,必须坚持用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建构教育学的课程理论体系。由此,教育学课程的内在价值取向和外在价值取向应该坚持本土化教育理念,建构中国化的教育理论,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依据人的特性实施教育,还要以教育实践为基础,丰富和提升教育学科知识,从而进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一体化所导致的文化全球化潮流使得意义和价值生成的中心社会业已超越疆界,从本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这种语境下,文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必然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冲突的对立面。一种观点认为,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处于本土化,是被剥夺和贬黜的标志。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化的生存境遇中,人类既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又须面临本土文化的保存和创新的吁求;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冲突由于未得到有效缓解而使人们的价值抉择无所适从,行为失去价值支撑,社会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失范的境地。在此背景下,文化废墟上的价值重建即成为化解当代人类道德危机、重建伦理秩序的内在需求。文化价值重建,不仅是当代哲学、伦理学等文化科学的重要任务,而且,道德教育的文化功能也使其在文化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履行其历史文化使命。一、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冲突与统一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20.
本土化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必然追求,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本土化的中国教育学,我们才能为世界教育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学屹立于国际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