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证明,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俱进地解决现实问题。而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就必须从实践性、主体性和时代性三个维度进行拓展。其中,实践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线,主体性反映了主体在实践中的理论自觉,时代性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2.
学派培育与高等教育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理论创新又是最根本的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任何理论只有随着时代的转换而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没有创新,理论的生命力也会因不能在实践中发展而衰竭。一般来说,理论创新是以批判为前提的,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而批判又往往孕育或生成创新。学派是实现批判功用的一种有效组织,学派竞争意识是实现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界缺乏的就是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勇于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创新、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实践中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强大生命力,其根本奥秘就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的内在要求和永葆青春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强大生命力,其根本奥秘就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和党保持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给现实的具体问题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而是人们进一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又结合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坚持与发展、批判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和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的源泉所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形成、创新和不断发展的科学。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一门与不断变化的条件相适应的历史性科学,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经济的沃土之中。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客观源泉,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而不是不变的教义或现成的教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应当持有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地创新是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十六大报告的理论精髓 ,它深蕴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历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在高校“两课”教学中 ,对十六大的理论精髓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历程中的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十六大的精神实质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应当持有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地创新进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理论的“缺陷”,或者说理论前提不完整,是否需要弥补?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会出现失误和弊病?现实要求我们要主动而积极地创新理论,而不是只说不做,这样只会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逻辑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三个重大的理论范畴。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有机统一内蕴着丰富的理论思维信息。解读这些信息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使命。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而中国化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逻辑前提。理论思维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相互促进的现实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新中形成,显示了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新中发展,永葆它的青春活力。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是一个问题两种不同的表述。但是,人们往往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研究,忽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内涵探索。其结果必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在实践中产生又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建设性的学说,是发展,创新的理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的一切理论始终并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价值原则,认识原则和目的原则的统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在本质,而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它把握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和水平,在于它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基础。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得到进一步证明,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学懂悟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彰显,在指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愈加鲜活。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发展问题,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根本表现在它的最伟大的历史使命、最科学的哲学基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