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  相似文献   

5.
说话幽默的一种方法是无理而妙怎样做到“无理而妙”呢?一、颠倒因果关系例如: 罗马皇帝奥古斯特(公元前63—公元14年)下令把他的一个性情恶劣的年轻侍从赶出宫廷。年轻人苦苦哀求皇帝宽恕,并发誓悔过自新。可奥古斯特主意已定,仍劝他回家。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情理”二字时常连用,因为通常情况下,事物总是既然合“情”便自然合“理”的。然而对于艺术,尤其以饱含情感为突出特点的诗歌,合情与合理,却不是简单的同一关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一丛花令》结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即为其例。女主人公或因“商人重利轻别离”,生出决断之情,或因送别怀远,  相似文献   

7.
"无理而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如能适时用"无理而妙"这一表现手法帮助我们解读中学阶段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此,结构明了,理论深了,境界也大了。  相似文献   

8.
李振虹 《中国德育》2010,(8):85-85,90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如果什么事都顺理成章、循规蹈矩,尽在学生预料之中,则难出奇效。为了达到实质的教育效果,教师不妨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教育无痕,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就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冰心在《观舞记》一文开头这样写道: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相似文献   

10.
近日偶读国外的一则童谣,联想起古人“无理而妙”的论断来。原文: Snail,snail, Come out of your hole, Or else I'll beat you As black as coal. Snail,snail, Put out your honrs, I'll give you bread And barley corns. 译文: 蜗牛啊,蜗牛, 快从你的洞里跑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有一类诗歌 ,写法上别具一格 ,诗人把本无关联的景物与情理联系起来 ,虽有悖常理 ,却别开生面 ,更巧妙曲折地表现着复杂的感情。如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诗的前两句 ,写春色的晚到。你看 ,新年已过 ,尚无芬芳的鲜花 ,直到二月 ,小草才刚萌芽 ,仍不见花开。“初惊”二字写出诗人在漫漫寒冬里盼望春天到来的那种焦急、失望以及乍见草芽初露预示春天即将来临之时的吃惊、欣喜的复杂感受。最妙的是后两句 ,可谓是神来之笔 :白雪比诗人还更难以忍受春的姗姗来迟 ,更按捺不住春的…  相似文献   

12.
有一类诗歌,写法上别具一格,诗人把本无关联的景物与情理联系起来,虽有悖常理,却别开生面,更巧妙曲折地表现着复杂的感情。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的前两句,写春色的晚到。你看,新年已过,尚无芬芳的鲜花,直到二  相似文献   

13.
“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基于语言和逻辑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修辞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表现为二者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的、普遍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  相似文献   

14.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说:“唐李益词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闺中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都不合乎情理,但就是这些不合常理的怨语,曲折而深沉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幽怨.虽无理却奇妙。可见。所谓“...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词论家贺裳提出了“无理而妙”这个文学理论。一线教师可以从“无理而妙”的八种表现形式入手,逐步把握这个文学理论,进而在教学中运用这个理论,助力学生审美核心素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对于诗词来说,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无理"实属"有情"的现象,有的表现在诗词含义上;有的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章法、结构上;有的表现在内容与历史事实、实际地理位置不符上;有的表现在诗人审美评价的不一致上,等等,仔细研究,均属"无理而妙"现象,弄懂了这一点,会有助于我们的阅读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师范生作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应当更多地了解大众文化,正确认识大众文化。我们从这一期起,约请中国作协会员、青年评论家、特级教师汪政开设“流行与格调”栏目,对行行色色的大众文化进行描述与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8.
出嫁闺女哭是笑,落第举子笑是哭,这便是生活中的反常现象。有创见的作家很善于在文学描写中运用“反常”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描写中的“反常”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个耐人玩味的现象;无理而妙。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艺术现象在古诗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20.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个耐人玩味的现象 :无理而妙。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 ,反而更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艺术现象在古诗中很常见。“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可卖炭翁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只有天寒 ,炭才能卖出好价钱 ,所以 ,尽管冻得发抖 ,仍一心盼望朔风凛洌 ,大雪纷飞。正是这种看似无理的现象深入地揭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信是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重男轻女 ,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