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问题的来源和背景2013年6月初,在南京市举行的第2届江苏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展评活动的第7个比赛项目“趣味演示实验展示”中,无锡代表队展示的“惯性车”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获得了该项目的第2高分.下面把参赛选手演示与讲解过程介绍如下.实验装置:车中装满水,并在车中悬挂相同体积的铁球和乒乓球各1个,如图1所示.选手设疑:车突然向你们左方运动的时候,这两个球会向哪儿运动呢?  相似文献   

2.
黄金海 《物理教师》2002,23(2):32-32
在做高中电磁学演示实验“自感现象”时 ,一般可用学生电源的直流档位供电代替电池供电 .当用学生电源做为供电电源时 ,在电路中就有两个电键 :一个是实验电路的通、断电电键 ,另一个是学生电源的电源电键 .因此在用图 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如用实验电路中的电键S做通、断电来观察自感现象时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但当把实验电路电键S闭合 ,而用学生电源的电键来做这个实验时 ,却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异常的呢 ?为了进一步观察图 1所示电路在两个不同电键通断电时所出现的现象的不同 ,…  相似文献   

3.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物体的运动状况,再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是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一思路和方法,可尝试通过三类问题,加深学生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自感现象是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电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自感现象”一节的教学中,为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做好自感现象演示实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的电磁感应现象这节内容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为了更好的教学,本人将三组实验做了以下补充设计。1增加产生电磁感应的方式(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教材有导体切割磁感线、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见图2)、向线圈B中插入和图1抽出条  相似文献   

6.
万东升 《物理教师》2007,28(10):29-30
1引言新的物理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提高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我们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同时还要具备在物理实验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实施的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能对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几何光学“全反射”之后 ,学生经常会遇到下面一道题目或与之相关的题目 :水的折射率 n=4 /3,在水面下 7m处有一点光源 ,从水面上看 ,它照亮水面的几何形状是    ,面积是    .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运用全反射的知识“理性”地分析出答案 ,但这样做使学生将信将疑 ,印象不深刻 ,学习效果不好 .为了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物理现象 ,增强感性认识 ,笔者自制了这个简单易行的实验装置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现将其介绍给同行 .一、实验装置整个实验装置分为两部分 :玻璃缸和光源 .玻璃缸是用一些厚度为 2 mm的透明有机玻璃板 ,裁制出一块…  相似文献   

8.
1 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律》中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夹子夹细绳的方法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操作不但繁琐,且难易控制,效果也不佳。我们学校物理实验教师,对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去掉了夹子,采用小车自动停住的方法,使操作变得非常简便。具体改进的做法是:将二套J04263型力学轨道小车(用J2018型斜面小车也可)一高一低放置(轨道都要放平),以提高演示效果。然后,用木块组合(由四块木头钉合而成、像飞机尾巴形状似的)通过轨道小车的夹紧螺钉,将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实验设计课,让学生探究在浓硝酸中放入相互接触的铜丝和铁丝的异常反应现象,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初二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 ,但按课本上的器材实验 ,效果不很理想。演示该实验时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有摩擦 ,特别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没有反证 ,造成学生在进行力的分析时 ,常误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当成平衡力。因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如果能把该条件强调并加以演示。对该实验稍作改进 ,能方便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图 1  办法是剪一正方形硬纸片 (质量小、有一定的硬度 )代替木块 ,在纸片两端开两个小孔并系上钩码。 (如图 1 )纸片静止时分析二力的大小、方向 ;…  相似文献   

1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它使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当我们建立惯性的概念时一般会做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放一个物块,起初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当快速抽动纸片时,看起来物块仍停在原处(这个实验简单方便).该实验旨在说明物体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1 振动推进器 材料:圆形(或方形)木棒(40cm)、铁钉、塑料片。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课本电感应现象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既然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这个电路中就一定有电动势.电路断开时,虽然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但电动势依然存在.由于“感应电动势”这一概念,本身就非常抽象,因此,学  相似文献   

15.
胡二称 《物理教师》2000,21(2):18-20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但自感现象本身却比较抽象,为此现行中学物理教材通过演示实验来介绍自感现象.从教材的叙述过程可以看出,讲好自感现象的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现有的器材演示效果却十分差,所以做该实验对教师来说成了棘手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领会该实验的原理,掌握其有关要领,用现有的一些器材是完全可以演示的,虽然效果不能完全尽人意,但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本文就此作一些钱表性的讨论.1实验原理分析 自感现象即为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自身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象,其中“电流变化”包括电流…  相似文献   

16.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量定理可解释许多现象诸如:用铁锤把钉子钉入木板,冲床压钢板,鸡蛋碰石头,蹦极跳等等,除了大家熟悉的这类问题外,生活中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可用动量定理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设计课,让学生探究在浓硝酸中放入相互接触的铜丝和铁丝的异常反应现象,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设计课,让学生探究在浓硝酸中放入相互接触的铜丝和铁丝的异常反应现象,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20.
洛震 《物理教师》2002,23(3):4-44
高中物理书第一册有这样一道题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用手向上拉橡皮筋 ,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动手试一试 ,并解释为什么 ?参考书的答案为 :拉力会大于玻璃板受到的重力 .这是由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 ,拉力就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在指导学生实验时 ,产生了疑问 :这一现象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 ,因为玻璃板与水面接触后被提起时 ,玻璃板与水面之间的空气压强要小于玻璃板上面的大气压强 ,所以拉板用的力要大一些 ,体现在弹簧秤上 ,示数要比空提玻璃板大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