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恐怖犯罪的犯罪构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发,梳理和界定该罪概念上的内涵与外延,介绍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构成中有关犯罪主体、犯罪目的、犯罪手段及侵害对象等方面的学理观点和争论,理清脉络,并从国际刑法角度,谈在控制和减少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国内立法完善和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从而为防治和控制恐怖犯罪提供一些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安全的国际犯罪,但对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取得共识。本文拟从国际条约、各国法律以及学者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考察其历史演变对探究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带着历史的眼光去考察恐怖主义犯罪的渊源或许能够给我们以启发,恐怖主义犯罪与经济矛盾、民族矛盾、文化宗教矛盾有着直接渊源关系,大国间的利益冲突加剧了恐怖主义犯罪的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恐怖活动的不断升级,恐怖主义利用核等放射性物质进行恐怖袭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威胁,联合国大会于2005年4月通过了<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为预防和惩治核恐怖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鉴于此,应当将危害性极大的核恐怖主义犯罪化,并应制定惩治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罪名和刑罚,设立专门的机构,遵守特别的程序,加强国内监管和国际合作以更有效地预防核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5.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存在和蔓延,不仅造成广大无辜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随着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加剧,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恐怖犯罪的特征、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研究控制恐怖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指导。刑事政策主体、对象、手段、载体以及目标等构成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素。反恐怖主义犯罪应在联合国的统一领导下来制定和实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政策,应以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人作为其研究和调整的对象,应以规范手段的调整为主,非规范性的调整为辅,体现反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正义性,反恐行动的合法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刑法理论界在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的分岐进行了分析,从立法目的、法律条、司法实践三方面综合论证,提出了对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更为易于理解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国际反恐理念直接影响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管辖原则的确立,其中包括恐怖主义概念的界定,反恐理念下国际合作观;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管辖全面地采用了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国旗国管辖和普遍管辖的原则,而其中的普遍管辖原则最为重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管辖原则中存在特殊问题,如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的适用、政治犯不引渡规则的排除、豁免权排除、时效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犯罪是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公害之一,正确的认识恐怖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犯罪,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打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对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战略意义。文章拟从刑事法学与犯罪学的角度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防控对策,以期对我国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一大公害,严重危害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合法利益.由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在其概念定义、管辖适用中难免存在分歧,在某些情况下已成为部分国家进行政治扩张的工具。因此,对国际反恐斗争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对策,就更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价值论把社会事实区分为"科学事实"与"价值事实",价值事实是主体性的事实。由于犯罪是一种价值事实,恐怖主义犯罪也是一种价值事实,因而,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是具体主体的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作为最高层次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因为存在一个普世接受的伦理与价值体系,以这种价值体系为基础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就应当是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罪行。国际社会应统一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认识 ,加强反恐怖国际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须遵循《联合国宪章》及其它国际法准则。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行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疆独"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对"疆独"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作为犯罪心理成因之一的个人因素,包括"疆独"分子个人的不良需求、个人品质低下和反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著;"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心理支柱是犯罪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犯罪人相互间的模仿与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有序心理互动、他人的教唆、暗示,来自组织的命令或强迫等。"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内隐的,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国际大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支配着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4.
如何界定交通肇事中的罪与非罪,要从交通肇事的主体和交通肇事所侵害的客体这两个方面采进行分析,认识交通肇事罪的客观和主观特征.对于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与处罚,要依据危害结果的大小,犯罪的态度等情况进行确认,分清刑罚与经济处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恐怖主义成为破坏国际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法律打击的重要对象之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落实到实际,国际反恐法规要想得到有效执行,国内的反恐怖主义法律仍占主导地位。我国目前的国际反恐立法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相关反恐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机关犯罪是国家机关为谋取单位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由其负责人决定而实施的危害社会、依法应受行罚处罚的行为。作为犯罪主体的国家机关的范围较为广泛,对机关犯罪应采取代罚制。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什么样的组织才能成为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则值得探讨。对于私营企业,一概否认或承认其单位犯罪主体地位都是不正确的,应当根据其人格的独立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的分支机构在主体资格上符合刑法中的单位的特征时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的内设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位犯罪论。筹建中的单位如果具备了法律上的人格,且其实施的犯罪与单位筹建事务有关联,是单位犯罪。境外公司、企业,如符合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的认定标准,应当以单位犯罪论.  相似文献   

18.
姚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4):160-160,F003
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单位应当是该罪的犯罪主体;侵占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其中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产生在持有之前或持有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