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王朝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确立了秦代官方的标准篆书,对先秦古文字作了系统的规范化整理,为后世汉字的演进奠定了基础。作为"书同文字"书写典范的秦篆刻石书法,线条圆劲,结构规整,将书写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达到极致。相比秦篆刻石,秦诏版和出土秦篆墨迹在书写上轻松自在,线条多化曲为直,结构上因字敷形。秦王朝灭亡后,秦篆仍然流传不息,尤其是体现在印章艺术上,而清代篆书复兴,秦篆体书法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正>一本书里,有许多"乌"字和"鸟"字。"乌"字对"鸟"字说:"凭什么你有眼睛,我没有眼睛呢?"鸟"字回答说:"因为我代表的是动物,你代表的不是动物。是动物才有眼睛啊!"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说"字共出现12次,其读音和意义与今有所不同。在《诗经》中"说"字有三种音义,"说"字音"悦"表喜悦之意;音"税"表达的是停滞休息之义;音"脱"时表示的是解脱逃离之义。《诗经》中"说"有第一个音义,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说"字,后起字"悦"分走了本属于"说"字表喜悦的意义;有后两个音义是由于"说"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字,古人就习惯性地把本字"税"和"脱"写成"说"字。  相似文献   

4.
谈“丐”和“丏”河北苏天祥“丐”弓“”字形相似,极易混淆,人们乍一看见“”字,往往误为“丐”字。丐,琶gai,是常见字,构调能力较强,如乞丐、丐户、丐取、丐养等、一般不作偏旁(钙是后造字)。丐音mian,《说艾》:“丐,不见也,象里面Z形。”它的问司...  相似文献   

5.
释“耑”     
《说文·耑部》:“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多官切,”寻《说文》本义,经传全无。段玉裁说:“古发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耑废。” 今按:考江淮南区方言,称植物刚刚生长出来的幼芽为“耑子”,如“草耑子、花耑子、芦苇耑子”之类。江苏东省台市人音“耑”为[tuo~(-1)],正合“多官”之切音。可知《说文》“耑”字的古音古义仍完整地保存在江淮南区方言中。 《古陶文录》中战国陶文“耑”写作秦篆作,皆上题下根,物初生之象。可见,“耑”之本义与“耑”之初形密合无间。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对几个整天在读啊、写啊的自学小组成员说:"那么多的作业,你们学得好苦啊!"小朋友们天真地说:"作业多一点好,学习就是苦的么.老师说,不苦不成才."回答多响亮啊!这是老师教育的结果.然而,它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最近看到某教师把"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成"乐"字,这一字之改,很有见地.学习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小学生学习只知其苦,而没有胜利的欢乐作为"反馈",尝不到"苦学"后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一旦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就会产  相似文献   

7.
<正>世人对"说"字的解释有好几种。有人认为,古代的"说"字是个会意字。由"讠"(言)和"兑"两部分组成。"言"字表示言语,指所说的话。"兑"表示读音读duì,表义。因为"兑"有喜悦的意思,所以"说"的本义指喜。由"喜悦",引申义指谈论、陈述、叙述。也有人认为,"说"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以"言"字和"兑"字作形符,"兑"字作声符兼表义。"言"字表与言语有关。"兑"  相似文献   

8.
“临朐”地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渊源、时间、规律三个方面的分析,临山说、临山临水说、临朐是山名说都不能成立,因此临朐应该源于临水说。但以上仅仅是解决了"临"的问题,而"朐"字是何意,此地的山水为何都以"朐"字命名,尚需要对"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18-120
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方面,从"教"与"学"的小篆字形看,两字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教"字及"学"字进行分析,试图理清"教"与"学"的关系,纠正学界对于"教"、"学"以及"教学相长"理解的误说。  相似文献   

10.
正两个人吵架,甲骂:"你这个东西,太不像话了!"乙说:"我是东西,那你是东西吗?"甲说:"我才不是东西呢!"旁观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小朋友可能要问:到底什么是"东西"呢?"东"和"西"本来是分开表示方向的。"东"字是简化字,繁体字写成"東",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西是太阳落下的方向,但在甲骨文字中的"东"字,画(?)口袋,在  相似文献   

11.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字的本字为"自"字。许慎《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的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大家在说函数图像的时候,一般都说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直线型的.真的都是直线型的吗?是不是事实说了算,这些题目都是近几年的中考题. 1点型图像 例1根据提示完成题目:如图1①,②,③,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第n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  相似文献   

13.
《尚书·说命》篇"学学半"一语中的两个"学"字,向来被认为前一个读"教",其"古文"为"斆";后一个为学习的"学"。从楚简文字资料来看,"斆"、"學"二字都是古文"学"字。在楚简文字中,"教"、"学"二字都可以表示"教",也都可以表示"学",这属于楚简"教"族字中特有的"反义共字"现象,反映了楚人教育思想中浓厚的辩证法精神。  相似文献   

14.
1984年9月9日,我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燥与躁》的短文,呼吁在应用中辨清二字的差别,尤其是"枯燥"与"枯躁"的区别。可惜未引起广大读者(特别是语文学界)的重视。28年后,我再重拾此话题加以说辨。一、说"燥""燥"是个很古老的汉字,在先秦典籍中已多见。《易·乾卦》:"水流湿,火就燥。"今按:此"燥"为  相似文献   

15.
璋是一种古代社会重要的礼器,"璋"字源于"章",金文中"章"和"璋"通用,文例中分别有人名和玉器两种用法。"章"字有"音十为章"和"辛璧为章"两说。我们认为早期"章"字来源于章璧说;后由于礼乐制度的兴盛,"章"字被赋予了"音十"会意的"章节、规章"这一新义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区别字义,便给"章"字加注形符"玉",至此"璋"字便仅用于表示玉制礼器和人名,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的"默"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说它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黑"字是读音,右边的"犬"字表示这个字与犬有关,它的本义是指犬突然袭击人。说它是会意字,因为"黑"字表示黑暗中犬突然袭击人。犬在突然袭击人之前没发出声音,这就是沉默。古人为什么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7.
姚伟民 《新作文》2014,(12):28-28
<正>最近,我们班流行一个"切"字,而且有蔓(màn)延全班的趋势。比如当一个人说:"我作业做完了。"周围同学会条件反射般的来个"切"字。上课时,不知是谁一不小心竟然对老师也"切"了下,而且连续好几次,最终的结果是为这一"切"字,许多同学都被老师罚抄课文了,因为老师说"切"这个字,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也是不文  相似文献   

18.
语句中"说"字连缀在连词之后,带有语用标记性作用。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其划分为话题分解型话语标记、话题组织型话语标记、话题生成型话语标记等八类话语标记。通过分析"说"字标记语的演变由来和生成语境可以看到,"说"字的标记意义也是从引申义虚化而来的,且这种虚化伴随着"说"字标记语结构的固化而不断加强。对"说"字话语标记意义研究,再一次证明了汉语发展中的演化规则,同时也可以对现代汉语"说"字的义项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说文·用部》云:"甫,男子美称也。"但从"甫"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分析及相关文献例证来看,"男子美称"并非"甫"的本义,而是借"夫"之引申义。"甫"是"圃"的初文,"圃"则是"甫"后起本字,即"甫"的本义就是种菜果的园子。同时,依据"形声字声中有义"说与"形声字借声"说的理论,对"甫"声(含"尃"声)字义作了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甫"为声符的字实借"旁"字之义。  相似文献   

20.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