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源于生活的需求,这就注定,作为维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所必需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分析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澄清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寻道德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对于促进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良性互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教育不应该是学科化的教育,而应该是综合化的生活教育=道德教育更应该生活化。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道德化.把道德教育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形成人的德性品质,改造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让道德教育弥漫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使生活中的所有人都成为道德教育,做到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管。  相似文献   

3.
回归生活,在德育实践中加强理解正逐渐成为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在道德教育中如何认识理解、如何实现理解、理解带来的效果如何等都成为学校教师实施德育的现实问题。当我们反思现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时,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日益凸现的理解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元”理解。一、道德教育的理解:“回归生活世界”人的道德是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然性的真实生活情景中,道德教育不可能建立在远离人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道德教育要关照人类生活着的意义世界,道德教育是…  相似文献   

4.
任何对道德教育目的的确定,都与人们对道德、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的发展等基本问题的看法有关。由于人们的看法不同,因此对道德教育的目的也众说纷纭。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就是脱离生活实践去构建人的道德生活。实际上,道德教育的根本是要引导人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实践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任何对道德教育目的的确定,都与人们对道德、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的发展等基本问题的看法有关。由于人们的看法不同,因此对道德教育的目的也众说纷纭。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就是脱离生活实践去构建人的道德生活。实际上,道德教育的根本是要引导人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实践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道德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直接制约着道德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及其实际效果。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论认为道德教育应该培养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道德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强调,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道德是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当中并最终为了人的生活的,那么,道德教育也必然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的。道德生活叙事作为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对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源于生活的需求,这就注定,作为维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所必需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分析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澄清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寻道德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对于促进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良性互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追求的价值是真、善、美,培育的是基于自己的主体性而自由选择善的人。道德教育应扩展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充盈于个人的生活中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创造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道德”的社会.也要造就“道德”的人。“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的社会。“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社会共生存在;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化价值生态共存,造就整体的人与健康的社会是道德教育时代合理性的最佳论证方式。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化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把尺度。同样,道德教育也应该以引导青少年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珍视人类的生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开心快活的人为己任。然而,我国道德教育长期以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魅力所在是要揭示人的生活意义,生活着的人,并不一定理解自己的生活,教育的启示与促进是必须的。道德教育“难”之所在:个体生命的发展不在抽象的科学世界,而在富有人性的完整生活世界;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其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道德教育中“理解的王国”——在生活世界中理解,进而产生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祛魅的代价--当代道德教育意义的失落与寻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主要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人素质的培养而提出的。道德教育祛魅的现象无处不在,唯科学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造成了道德教育意义的失落。因此,道德教育发出了拯救人类的呼声——回归生活世界,本一并论述了走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成的基础,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青少年道德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生活道德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所经历的现实生活对学生道德发展的本源性意义,重视现实生活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启迪价值;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依托现实生活对人的道德发展的启迪,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有完善人的德性品质,提升人的理性精神,从而使人过上“好生活”的责任。“好生活”需要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但它同时也是建立于社会、群体的和谐的基础上的,假如作为整体的社会不和谐,那么个人的“好生活”就很难得到实现。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和谐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它也能通过提升人的个性品格来使人达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道德教育文化内涵的揭示与理解。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站在生活论的立场上,“文化是历史的、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其核心是人自觉不自觉地建构起来的人之形象”。可以说,作为人的安居之处的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在此意义上,文化的实质在于人化,文化的功能在于化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人的发展,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学校道德教育应当传递正向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围绕这一目标,工作上需要突出校本特色,灵活调度教育时空,营造道德文化环境;方法上需要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双向互动,让道德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人本道德教育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与明显的时代特征。追求和促进人的德性自由发展是人本道德教育的本质体现。其时代特征表现为:创造性、生活特性、整合性与开放性。实践人本道德教育,主要应围绕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德育功能被过度拔高和虚化,德育离生活愈来愈远。面向生活的道德教育就是回到受教育者的生活中去,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主体性的弘扬,将人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为基础,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澄明之境,同时也是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