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兴起.利用2012-2018年中国创业板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在替换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政府补助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利用政府...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以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的地区规模和营商环境在该影响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在通过剔除部分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基于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规模消极调节数字普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地级市城市特征数据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基于金融错配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此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金融错配程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金融错配在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子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也均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错配来推动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本文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创新高地,科技金融服务同样走在全国前列,首创性开展了“普惠性科技金融”的探索。本文从普惠性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总结广东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实践经验,得出广东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与力度、强化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普惠特性、完善普惠性金融服务生态等,多组织协同推进以科技信贷、天使投资等为主的普惠性科技金融服务,有力提升了科技金融的普惠面、渗透率和服务效应。最后从政府角色定位与治理方式、激励引导政策、市场退出机制、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为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加速发展给出了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地调研法走访了山东省不同市县共236家小微企业,主要调研了小微企业经历停工停产及复工复产后的经营效益、员工招聘、融资环境、政策扶持、研发创新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信息,发现小微企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持续发展急需更多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却明显不足。在分析资金支持不足原因后,从政府相关部门、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山东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对稳固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A股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越完善,越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从两个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直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资金,通过增加研发投入间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制度环境好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其企业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可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普惠金融理论知识,按经济层次不同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城市(青岛、济南、泰安、菏泽、济宁、滨州)的90个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现状,找出金融创新发展遇见的问题并作出分析,最后再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了内外两个经济循环之间的互动效应以及创新驱动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双循环的影响力及影响路径,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效应;创新驱动能力的提高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影响机制研究中,创新驱动与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经济双循环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完全与部分两种中介效应。创新驱动能力需要数字普惠金融的配套跟进,才能将驱动力转化为内循环发展结果,而数字普惠金融则以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促进了外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多项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此检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广东省现代经济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2)因地域、城市规模以及城市等级的不同,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会表现出差异性,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大规模城市和一二线城市表现得更明显。以上结论对各地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突破时空限制,助推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16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两个维度6项指标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纵向比较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表明,虽然整体普惠金融发展稳定,但是呈现"东高、西低、中弱";同时,普惠金融与地区发展深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呈正相关关系.在加强西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需促进普惠金融深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战略是"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重大战略延续,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抉择.共同富裕战略深刻嵌套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对微观企业创新战略导向以及创新范式选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共同富裕战略的价值维度可以从战略目标、战略参与主体、战略过程以及战略实现举措与机制等系统理解.立足"环境—战略—行为"传导框...  相似文献   

14.
对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颁布的普惠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构建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是否通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得分和普惠...  相似文献   

15.
以2006年~2016年内蒙古12盟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可得性和效用性构建了内蒙古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各盟市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内蒙古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整体普惠金融处于低水平,各盟市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内蒙古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U型关系,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数字创新创业赋予了共同富裕新动能,正加快经济社会形成共创共富的生动局面。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兼具鸿沟效应和红利效应,鸿沟效应在先期强于红利效应、在后期弱于红利效应,数字创新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呈现U形关系;居民收入结构在因果链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了调节功能。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创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且稳健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U形关系在共同富裕的“头部”省份呈“细口尖底”形态,在“腰尾部”省份则呈“宽口平底”形态;南部省份整体上早于北部省份实现了由鸿沟效应向红利效应的转变;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创新创业正是通过影响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比间接地作用于省域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正向调节数字创新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的U形关系。研究结果为厘清数字创新创业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出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的推进内嵌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数字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动能,也为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对共同富裕内涵系统解读的基础上,聚焦共同富裕在效率、公平与精神文化富裕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运用编码方法梳理发现,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视角包括:基于发展效率的金字塔底层与数字化转型赋能视角、关注公平的机会公平与价值共创视角、丰富精神文化的创新精神与文化场域视角。最后从发掘内涵测度、深化理论视角、剖析内在机理、关注负面效应与深耕本土价值等5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文章对厘清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进程、提供领域研究未来方向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受到全世界聚焦的新兴理念。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对普惠金融在我国当前的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综述,试图寻找调整其发展思路及策略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其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及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并且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自身门槛效应,并在突破门槛值时推动作用显著增强。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得知,数字普惠金融对产销平衡区和共同富裕度第三、四梯队区域的效果更强。因此,我国应持续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增加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农村地区老百姓的金融需求,在分析农村地区支付方式现状、现代支付方式推广的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适合农村地区支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