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隐逸精神也正是通过他的诗歌作品来充分体现的,其《归园田居》组诗更是被视为研究其精神内核的经典之作。随着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对于《归园田居(其三)》的解读视频的走红,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归园田居》组诗的热潮。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以及他的其他诗作,对作者的隐逸之志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对《归园田居》组诗中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陶渊明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就是平淡自然,他的《归园田居》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这些对句不仅具有内在的韵律美,而且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对句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平淡自然的韵味。“暧暧”注释为形容词“昏暗,模糊”,则“依依”也应理解为形容词,释为具有动词意味的“轻柔…  相似文献   

5.
一、讲清知识:在诗歌发展的悠远时空间徜徉本单元按时间顺序安排了《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以及汉魏晋时期的诗歌,从《诗经》到《归园田居》,跨越了从西周到晋共1600多年的历史,时空之大、形式之异、内容之广,构成了本单元的特点。要让学生亲近诗歌有一定的难度,必要的诗歌常识讲解对学生认识诗歌有极大的好处。从诗歌的发展上说,这些诗歌鲜明地描画了中国诗歌走向成熟的轨迹:从歌舞诗的合一到诗歌形式的独立出现,从集体无意识的宣泄到文人的自觉创作。了解“风”“雅”“颂”的区别“,楚辞”产生的背景“,乐府诗”的特点以及屈原、…  相似文献   

6.
要知晓诗歌鉴赏五步骤,考场上面对这类题才不至于空手而归。一看题目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化而用之,题目乃诗文之精髓。"诗言志。"诗歌的题目往往是全诗内容的体现,尤其是题眼,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围绕诗歌的题眼"归",我们设  相似文献   

7.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看不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选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陶渊明是东晋人,其作品成为东晋文学的代表。陶诗淡而有味,蕴含颇深,语言平淡得像农家话,但内里诗味很浓。所以陶诗历时千余年不衰,脍炙人口,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诗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守拙”一词,课本的注解是这样说的:“[守拙归园田]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守住自己的愚拙,这是谦虚说法。”这个解释笔者认为不十分妥帖,诗中的这个“拙”字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愚拙”。查《辞海·语词分册》第674页“拙”字条下第二个义…  相似文献   

9.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作为一个诗人而著称的 ,其中又以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几千年来 ,他笔下所展示的那平和、静穆的世界和他那光辉伟大的人格 ,曾诱惑多少人去追求一种田园理想和牧歌式的生存环境啊。《归园田居》五首写于晋义熙 2年 ,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陶渊明一生三仕三隐 ,而每一次出仕都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归园田居》五首看作是其告别旧环境和投入新环境的“开场白”。《归园田居》中作者始终沉浸在一种“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昂扬而欣喜的愉悦之中 ,归田后他几乎一直生活在这种宁静、轻松、自由的心境中。他强调…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流露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格调清新,细细咀嚼,颇耐人寻味。【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诗歌作品,能够在较浅层次上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有一组《归园田居》,其第一首中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句。因诗人从29岁初涉仕途、任江州祭酒,到41岁辞去彭泽令而归田,时间恰好是十三年,所以有人认为此句“三十年”应为“十三年”之误。但正如布罗茨基所说:“诗歌是语言存在的最高形式”,若细细揣度,“十三年”之说泥痕凿凿,何及“三十年”更见陶令志节?这一首《归园田居》,起首六句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若将“尘网”仅理解为官场、仕宦生活,仅理解为“官场、仕宦生活对作者心灵的羁绊与束缚”,那么我们说这里就是…  相似文献   

13.
李闯 《湖南教育》2008,(5):38-39
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潜是一位超脱红尘的“田园诗人”“隐逸高士”。他41岁弃官归隐,躬耕垄亩,用诗歌描写田园风光,吟咏劳动生活。“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高洁心灵的真实写照。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语没有错。”(《陶诗的深度》)这几乎成了历史公论。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5.
《归园田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本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里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生活是其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是解读陶渊明思想的总纲。自立自爱,坚守风霜般高洁的节操;自尊自强,不做笼中鸟,不做池中鱼。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栖息的圣殿。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三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一去三十年”,教材注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诗人于40 5年当江西彭泽县县令,八十多天后辞官,挂印归田园,作《归园田居》。”将“一去三十年”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不当。要弄清“一去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当先弄清“误落尘网中”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尘网”指的是尘世、人世。此处的“尘网”是否也指“尘世”“人世”呢?诗人是否有从“少年”时代起即“误落”此“尘网”中的悲叹呢?他是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以《归园田居》这一课的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从预习课、展示课两种课型来探讨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显现出语文课堂的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9.
《归园田居》第一首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相似文献   

20.
<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应聚焦任务群和单元学习任务,在情境中借助学习支架,运用朗诵、对比、赏析、写作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人价值选择,获得人生启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生命的诗意”人文主题下,汇集了魏晋、唐、宋三个时期不同体式、不同作者的诗词名作。其中第7课为两首魏晋时期的诗歌,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