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台山是浙江省的东部名山。它以佛道宗教文化为主体,是浙东唐宋文化的杰出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天台山诗歌在整个天台山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天台山文化的瑰宝。天台山诗歌分类研究有助于理清诗歌类型,呈现天台山诗歌总体风貌,为进一步研究天台山文化乃至于浙东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天台山是浙江省的东部名山。它以佛道宗教文化为主体,是浙东唐宋文化的杰出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天台山诗歌在整个天台山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天台山文化的瑰宝。研究天台山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呈现天台山诗歌的总体风貌,理清浙东诗歌发展的脉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天台山文化乃至于浙东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果树植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天台山果树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据初步统计,天台山有果树植物142种,隶属34科65属。种类较多的科有蔷薇科、壳斗科、芸香科、樟科、桑科等。还分述了果树植物在食用及工业生产中的用途,以及果树植物的开发现状和前景等。  相似文献   

4.
天台山游记     
周雨睛 《红领巾》2011,(1):94-95
去年暑假最热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天台山玩,虽然不是第一次去那里,可我还是异常兴奋,一整晚都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5.
古代贵州人类明的起源与中原一带是同源同步的,但由于地处边陲而发展迟缓,到了唐代,朝贡和使节的往来,贵州被规定为朝廷贬斥流放朝臣的场所,而远谪或其它原因足迹到过贵州或仅是神交贵州的诗人们对贵州山水的歌咏,客观地宣传了贵州山水风情及人化,同时也起到了带动贵州学化契机的作用,对扩大贵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漫谈唐代的音乐与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诗歌鼎盛,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天台山道教在唐代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这在唐诗里也有反映,有些作品记述了天台山道教的宗教行为,最主要的有导引服气、炼服丹药、研习经书、举行斋醮仪式等,这可以为天台山道教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天台山文化是我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台州儒家文化的主要交融点,又是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呈现出一种佛道长期并存、三教互融的、比较独特的复合型名山文化格局。顾欢、智顗、司马承祯、张伯端、朱熹等代表性人物对天台山儒释道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十几年对天台山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唐代的诗歌创作是无可比拟的巅峰时代,但论及诗歌意境理论方面,它则仅仅是一个诞生和发展期。从王昌龄起对于意境理论的提出到皎然的推进和最后司空图的相对完善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文结合,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具有传统性的艺术特色。它产生于汉魏六朝而成熟于唐代。在唐代各类小说中,无一不有大量的诗歌(包括词、赋、民谣等)。其原因是:一方面小说家把诗人诗歌作为素材写成生动别致的小说;另一方面,也用诗歌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法,用以深化主题,渲染故事情节或刻划人物等等,使其作品更为出色,这一文学现象也给后世以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中唐诗歌与白居易、韩愈在盛唐转向中唐之际,有两位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取胜的诗人,一位是元结(719-772),一位是顾况(725-814)。前者以《舂陵行》为代表,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悲惨遭遇。这首诗和他的《贼退示官吏作》曾受到杜甫的高度赞赏。后者因作讽刺权贵的诗《海鸥咏》被贬官,他还用俚俗口语写了一首反映福建一带掠卖奴隶陋习的诗《囝》。晚年受道家求仙思想的影响,隐居茅山。随着活跃于盛唐诗坛的杰出诗人的相继去世,中唐大历(766-799)前后的诗歌相对呈现出一定的中衰景象。这一时期比较优秀的诗人是李益、刘长卿、韦应物、张志和等…  相似文献   

13.
诗歌吟诵在古籍中有多种解释。唐代吟诗风气浓厚,吟诗成为人们的普遍爱好。唐人把诗歌吟诵作为诗歌写作训练的基本项目。  相似文献   

14.
15.
张继,字懿孙,生活在唐代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那时唐王朝正经历着由盛到衰的转折,朝政腐败,暮气日深,内忧外患,此起彼伏,战乱频仍,民生涂炭,诗人张继将其如橼的诗笔聚焦于当时那动乱残破的社会,表达了对民瘼极度关切的热情,为时局的艰难而呼号,为人民的疾苦而悲伤。唱出了一曲不甘闲居、奋发自强、忧国 民的时代最强音!其诗清迥幽冷,工整圆熟,简洁凝炼,相互秀美,称唐代诗坛姹紫嫣红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唐代隐逸与唐诗之间的关系是唐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学界不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仍有待更深入的探讨,尤其是需要在理论层面系统地揭示隐逸现象的实质,并且在此基础上认识它对唐诗发展产生影响的真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描绘河西走廊的诗篇中,最优秀的篇章大都是出自唐朝诗人笔下,特别是盛唐的多位著名诗人如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来过河西,他们或到此地出使、巡视,或到此地戍守、驻足。他们不但将足迹留在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还留下了众多不朽的诗篇,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幅属于那个时代的河西画卷。  相似文献   

18.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唐诗的成就都是空前的.根据清人编集的<全唐诗>和今人收集的<全唐诗补遗>统计,唐朝300年间,共有2300多个作者写下了约5万首诗歌.唐诗的繁荣有着多方面的外部因素: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思想自由以及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等等;同时,也有诗歌发展史的内部因素,那就是古典诗歌的形式(五、七言古诗、律诗、绝句)完全成熟.诗人们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诗歌体裁来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本文分别以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与唐代文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切入点分别表现为占籍、隶属阶层、南北划分、文人的移动路线(交通)、诗人群体流派和文化景观。新的研究则以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地点为联系,改变过去文史结合过程中文史分论或重史弱文的表述结构,将过去主要以诗人籍贯为主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分析,转换为以诗歌创作地点为主的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