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仅就文献学、史学浅析先生学术之会通特征,并见其受郑樵之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张舜徽先生文献学与史学思想之会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仅就盘献学、史学浅析先生学术之会通特征,并见其受郑樵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严复承继清代学术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治学传统,在西学译介中提出了翻译的义理“反证”说、“敦崇朴学”说和“文章正轨”说.义理“反证”旨在会通中西思想,“敦崇朴学”注重通过考据会通中西义理,“文章正轨”成就了严复作为译界的文章高手.严复的翻译是会通中西的学术方式,对当前学术经典的输入和输出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程千帆在长期学术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批评与考据紧密结合的治学方法。程千帆的治学方法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其核心部分,与曾国藩会通汉宋学术的治学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论学层面上,程千帆对曾国藩既有继承,更是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学者,方以智有他独特而卓越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他有着坚实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明确的历史发展观;有着尊疑、求实的治学精神以及会通古今中外的治学方法论,在有明一代,可谓卓然独立。  相似文献   

7.
高峰     
高峰,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上海市委党校任教,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特聘教授。近十馀年罹患沉疴,居家静养,而治学不辍。会通中西,出入史哲,多独得之识,常言人所未尝言,见人所未尝见。已出版著作《大道希夷近现代的先秦道家研究》、  相似文献   

8.
焦竑是晚明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他以其广博的学术视野继承并发展王阳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和良知之学,并会通儒释道三教思想,最终创造了具有他个人特点的包含心性之学和三教会通思想的哲学体系。心性之学、无之境界和三教会通是焦竑哲学体系中相互关联的主要方面,尽性至命之学以焦竑的儒家心性之学为基础,再与三教会通思想相融合而得,最终走向三教的共同归宿即无之境界。  相似文献   

9.
焦是晚明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他以其广博的学术视野继承并发展王阳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和良知之学,并会通儒释道三教思想,最终创造了具有他个人特点的包含心性之学和三教会通思想的哲学体系。心性之学、无之境界和三教会通是焦哲学体系中相互关联的主要方面,尽性至命之学以焦的儒家心性之学为基础,再与三教会通思想相融合而得,最终走向三教的共同归宿即无之境界。  相似文献   

10.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翻译会通思想在多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会通领域由天文历算、科技翻译到制度译介;会通手段由合译、广译、转译到独译;会通方式由"入吾学之型范"、以中会西到中西互相会通;会通目的由超胜到寻求富强,再到维新救亡;会通心理由"中学西源"到"中体西用",再到"体用不二"。  相似文献   

12.
《通雅》蕴含着丰富的通变思想。方以智治学广搜博采、穷源溯委,考古决今求创新,并会通中西,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通变精神。这种学术上的通变思想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继承,也反映出明中期后学术变化及西学传入时的时代特征。认识方氏治学精神,对把握方氏学术、学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遗民子弟,刘献廷极力表彰忠烈豪侠,鄙视降清的变节者。刘献廷治学涉猎广泛,对农政、水利、历法、算学、地理、音韵等方面皆有研究;眼界开阔,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利济天下后世。他鄙视腐儒章句.批评士人大多知古而不知今。其声韵学,总结了满语、蒙语以及梵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的发音规律。其治学志趣高远,超越时人,惜著述大多不传,学术后继无人,这不仅反映了经世致用学风在清初政治社会生态中的境遇,而且他“会通中西”的治学视野也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对传统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借鉴传统“会通”之法应用于语文教学,对文本解读、课堂教学、群文阅读以及考试测评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语文教学中,“会通”是揭示文本秘妙之钥、沟通愤悱顿悟之桥、构建群文阅读之链、创设测评情境之道。运用“会通”之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采取跨媒介、跨时代、跨文化、跨活动、跨主体的策略,拓宽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教育小言十则》中通过分析当时思想环境下的治学现状,论证了当时的国人并不悦学,治学只是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只以经世致用为要。他认为出现这种治学问题的原因在于客观层面的"日之暮"与"人之老",以及主观层面的"意志之薄弱"。为了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王国维呼吁要重视治学,从治学之要、治学之法、治学之用三个维度为我国现阶段的治学环境优化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6.
陈宝箴是近代赣籍著名政治家,维新大吏。在当时,他的学术思想无疑代表了积极变革而又持稳健主张的士人阶层。其学术思想散见于诸多奏折、书信、讲义中,而体现在事功上。他治学宗张载、朱熹,兼治陈亮、叶适、王阳明、王夫之、魏禧。主张会通朱子之学与阳明之学。由训诂以求义理;义理为体,经济为用,必须明体致用,知时达变;提倡实学,开发民智,以学术推动政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一代学人王国维承前启后,在学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引领着后世学者不断的开拓、前进。这固然离不开贯通中西的渊博知识,同时也不能低估其会通中西所形成的科学的治学方法。在其所研究的各个领域无不凝聚着、闪耀着这种科学的治学方法。在细读《宋元戏曲史》的基础上,从系统方法、分类法、文献证据法、二重证据法、考据法、比较归纳法、阙疑法七个方面阐述王国维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对学术研究方法的理解,提高学术研究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会通为张舜徽校雠学的显著特征.虽然张氏关于校雠学的一些观点存在偏激,但其会通的校雠学在古文献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饶芃子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余年,出版学术著作20余种。长时期的教学与研究使她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并凝练出了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问题意识、个案研究、集群会通。《世界文坛的奇葩》一书不仅有专文对这些方法的要义进行诠释,而且也有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出饶先生如何在实践中展示上述方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学开山之祖的顾炎武,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其"采铜于山"之杰作<日知录>中四则的分析,凸显了顾氏的治学谦虚务实的精神;严谨精慎的治学态度和方法;遵守学术规范,重视文德的思想.这些学术精神正体现在他所著的<日知录>当中.至今,他依然给我们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