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岁末的一天晚上,我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当年度社会公益奖获得者——重庆云阳人和镇龙泉村10组村民熊德明走上领奖台时,我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46):14-14
42岁的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农民熊德明,12月初正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本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候选人之一。 10月27日,这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告诉在重庆考察的温家宝总理,自己的丈夫被拖欠工资2240元,在总理的帮助下他们迅速讨回了工资,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民工欠薪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许林 《新闻与写作》2005,(1):F002-F002
2004年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湖北等地考察。途中突然拐到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十组的一户山村农家,和村民们攀谈。当得知熊德明的丈夫在修建云阳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的过程中,包工头拖欠的工钱一直不给的事情时,总理认真地说:“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拖欠农民的工资一定要还!”临别时总理和每位乡亲握手滋别,熊德明因刚在地里干完活儿手脏而往后躲,但总理却赶去紧紧握住熊德明沾满泥土的手。这就是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拍摄的照片《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告诉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赵爱宁 《新闻与写作》2004,(2):31-31,37
在2003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领奖晚会上,有一位获奖者尤为引人注目。她是本届年度人物评选中惟一一位获奖的女性,在所有获奖者中,她读过的书最少,挣的钱也最少,全家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一万元。可是,她得到的掌声却最为热烈。她就是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农民熊德明。她获得了今年的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农民日报》2004年12月11日上的评论《指责熊德明是社会的耻辱》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是因为它在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报社和作者,高度赞赏农民日报为农民说话的勇气,当一些舆论指责、挑剔熊德明时,农民日报和作者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公正性。这篇评论还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好评,可见,它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写作上来说,它还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是贵在有情。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可见,没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农民日报》2004年12月11日上的评论《指责熊德明是社会的耻辱》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是因为它在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报社和作者,高度赞赏农民日报为农民说话的勇气,当一些舆论指责、挑剔熊德明时,农民日报和作者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公正性。这篇评论还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好评,可见,它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写作上来说,它还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于熊德明来 说,无论是在公司 当管理人的白领, 还是外出为父老乡 亲讨薪维权,其实 都超出了一己能力。 而包围她的媒体、 律师和公司只是视 她为一个吸引眼球 的工具,全然没有 将她当作一个具体 的、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8.
灵君 《新闻天地》2004,(2):46-48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民工,依然是农民的生计问题,“讨薪农妇”熊德明一句话竟然牵动温家宝总理一片心。总理亲自过问农工讨工钱问题后,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都切实行动起来了,下大力气为农民工讨说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民工艰难谋生的境况。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一个弱势群体的媒体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重庆视察路过云阳县龙泉村时,农妇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她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温家宝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她就拿到了拖欠的工钱。这起事件将“总理”、“农民工”和“工资拖欠”三个关键词以相当富  相似文献   

10.
寰球传媒     
美国:《国际日报》称颂中国媒体最近,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媒体了》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在发生"5.12"汶川强震之后,媒体所做出的没有遮盖、没有美化的如实报导,让世人看到了灾区的惨景、看到了灾民的痛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忍辱负重、看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欧盟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是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领域中最大的事件之一,盘点刚刚结束的这场谈判的报道,我们看到了令人叫绝的成功例子,也看到了令人惋惜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我编纂《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的动机和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初期,我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时,曾组织学生研讨过当时出版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认为它们各有不同的优点,却又在不同程度上有着类似的共同缺点,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写成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史,或是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史。从这些文学史著作里,只能看到点的介绍,不能看到面的情况;只能看到革命的进步的一面,不能看到反动的甚至反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刘亚 《军事记者》2008,(10):52-54
人们关注和研究沙飞,有两点被忽视了。其一,只看到他是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者,而没有看到他首先是一位中国军事新闻摄影的杰出代表。其二,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被他的摄影作品所吸引,鲜有透过摄影作品看到并深入研究他的军事新闻摄影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从《苦菜花》到《红岩》,从《张小五的春天》到《卫生队的故事》等电视剧的重新翻拍和热播,人们通过电视剧看到旧时代中国妇女的生活现状、看到老一代的女革命家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看到今天现实生活中中国妇女的幸福生活,研究中国妇女在电视剧中担当的责任,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精品电视剧,需要中国妇女的继续努力,为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新 《北京档案》2009,(1):15-17
2008年8月8日20:00,北京,鸟巢 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在风云变幻、流光溢彩的画卷上,人们看到了中国占代的四大发明,看到了中国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看到了遨游太空的“嫦娥”……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次第呈现,世界前沿的现代科技如梦似幻,洋溢着自信,挥洒着自豪,几十分钟的演出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6.
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是中国电视界的一件大事,我们的新闻改进工作更加迫在眉睫,我们的新闻频道如何运行,实际上已经提前开始在实践了。 令人高兴的是,在新闻频道24小时的播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新闻与国际电视新闻传播的接轨,看到了对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和对电视语言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读史的粉丝时代 从阎崇年、易中天开始,中国读史热,已经进入了粉丝时代.而于丹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读者粉丝的狂热.  相似文献   

18.
年初看到了《中国新闻出版报》上的一篇文章——2011年,中国出版十大预测,文中的预测令我不禁想到科技图书将要去向何方?特别看到全品种出版增加竞争成本大浪淘沙重新洗牌标题时,令人一震,而文中也明确说到全品种出版似乎将成为常规形态,专业出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在全世界关注的伊拉克核查危机事件报道中,人们看到了中国电视记者的身影,听到了中国的声音,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对不可预知的国际新闻事件进行长距离的及时报道。这一举动改变了中央电视台重大国际事件采用外来信号的历史,是中国电视记者走向世界的良好开端。2月13日,当全国的电视观众从电视中看到中央电视台记者从约旦发回的关于伊拉克危机的报道时,不禁为之一振,在重大国际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1,(11):123-127
"雨润",这个几年前还鲜为人知的品牌,如今闻名大江南北。从寻常百姓的餐桌上,我们看到雨润;从千百家超市的冷柜中,我们看到雨润;从各大城市的宾馆宴会上,我们看到雨润。在经历18年的飞跃式发展后,它荣登《2010胡润中国品牌榜》第35位,成为中国肉制品行业的翘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