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_马氏文通_与现代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它的作者马建忠(1845—1899),字眉叔,江苏丹徒人,曾于1875年留学法国.《文通》是他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在他的晚年写成的.全书共十卷.1898年出版,到现在已经有八十七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里面,……中国的文法学家——比马氏高明得多的文法学家先后辈出,中国文法的专著已有多种出版,……虽然都比《文通》进步,……却仍有不少因袭马氏的观点或应用他的方法,尤其是实用文法方面,直到今天还不能完全脱出他的窠臼.”(章钖琛《马氏文通校注》页560)可见,《马氏文通》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2.
清人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我国语法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名著,它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自成一家之言,但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本文拟以《文通·介字卷》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通过“管中窥斑”,以便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来研究《马氏文通》的著作有4本,论文有70余篇,研究的角度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作者马建忠及《文通》总述性的评论、《文通》的语法研究、《文通》语法观及语法哲学研究、对研究《文通》的著作和著者的评论.另外有些文章还从新的角度研究《文通》,为《文通》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对静字定语的处理,语法学界普遍认为马建忠是完全模仿了拉丁语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一方面,马氏明确地将静字定语与偏次关联了起来;另一方面,《文通》中无迹象表明马氏将静字定语与其中心语视为同次。由此可见,马氏在处理静字定语的问题上注意到并有意识地顾及了汉语的实际。《文通》中的“顿”是因语气停顿而表现出的语音节奏单位,不是语法结构单位。另外《文通》中接读代字“其”与指名代字“其”的区分是不必要的,但马建忠能从修辞的角度阐析两者的细微差别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一八九八年,马建忠在传统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洋的语法思想,“因西文已有之规矩”,“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撰成了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此后,语法研究突破了训诂的窠臼,成了语言研究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在《文通》的影响下,语法著作接踵而至,如:《中等国文典》、《中国文法通论》、《国文法草创》、《国文法之研究》、《新著国语文法》、《高等国文法》等等.由于《文通》体大思精,材料详赡,在语法研究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直至今日,《文通》仍是语法研究者必读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关于四声别义现象,今人多有论述,但早在100年前的《马氏文通》中有所涉及。草创之初不免粗疏。本文主要围绕《文通“》名字辩音“”动字辩音”提供的203个例字,通过整理归类,并参照各家观点分析马建忠对四声别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葛玮马建忠仿西洋“葛郎玛”作《文通》,既概括出汉语与西语的通性,又从大量的汉语材料中归纳出其自身的特点,不少真知的见已成学界定论。本文以说明问题为指归,按原书次序,对《马氏文通》中富有创造性的内容撮其大要,进行评述、总...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但其字类学说却常为后代语法学家所诟病。人们认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和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他在讲字类假借时,常常说某字本何类,例如“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它既然有其‘本为’之类,还不就是字有定类吗?既说是字无定类,又按有定类来讲,这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认为,能运用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与汉文无异”的马建忠,绝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所以这样论述,定有其愿意之所在。本文企图据《文通》各方面的论述,探讨一下马氏字类学说的本来思路,以期雪此文字冤案。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把“犹、若、如”归为同动字、状字、断词等不同的字类。所有语法学者都批评《文通》的“状字”论,认为“犹、若、如”是动词。实际上按《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犹、若、如’’应归为状字,归为同动字可以说是《文通》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马氏文通》出版百年之际,人们自然想到马建忠在建立与发展汉语语法理论方面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作为继马氏之后的世纪老人,语法学界的一代宗师的吕叔湘先生对《马氏文通》,(后简称(文通》)的评价,应该说是最具科学性与权威性的。本文就吕先生对《文通》介字理论的认同与创新作些阐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的分类标准问题,长期以来有争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标准: 一是按意义进行分类。如马建忠先生的《马氏文通》区分词类的原则是:“故字(词)类者,亦类其义焉耳。”“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也是依据意义给词分类,他说:“就语词在言语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开辟了中国的语法学,它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与西方语法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础。《马氏文通》对之后的汉语语法著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都深受《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影响,后来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也受其影响,可以说是贡献深远。但是很多语言学家指出,《马氏文通》在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在对"动字"的分类上,书中就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对动字的论述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文通》中词分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梳理,以便使研究者们对《文通》的意义、价值以及矛盾、缺陷的认识更加系统深刻。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语法学专著。助字篇是马建忠根据汉语独有特点创立的一篇,历来学者非常重视,评议众多。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学者们对《文通》助字篇的评议,分类归纳总结关于助字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中的"坐动"和"散动"概念是马建忠借鉴西方语法理论所首创的一个汉语语法学概念,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马氏文通》卷五、卷十的相关文本,可以分析出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与《文通》其他概念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其在后世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影响与流变。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作者马建忠从实用的原则出发,全面地描写了汉语的文言语法,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氏文通》建立汉语语法学的功绩,已有语法学界的定论,本文不加讨论。但是,《文通》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此,综观《文通》全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经常超出语法的框架,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把语法学同修辞学、文章学乃至文化学结合了起来研究。因此,读者通过阅读《文通》,能得到多方面的收获,我们对《文通》的研究也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句读论中顿、读、句这三个语法单位。提出“顿”不是一级语法单位,“读”中的矛盾是因为没有把传统的东西和外来的东西统一起来,《文通》不立复句自有其根据和合理性。文章认为马氏的析句法是比较科学的,对西方语法体系的模仿反映了作者头脑中的语法思想。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与西方语法体系和它与中国语文传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着手点之一。《马氏文通》和中国语文研究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从《文通》与中国古代语文理论、《文通》中的文章学思想、《文通》中的辞气论、《文通》中的古典文化气息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了《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文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四声别义现象,今人多有论述,但早在100年前的《马氏文通》中有所涉及.草创之初不免粗疏.本文主要围绕《文通》"名字辩音""动字辩音"提供的203个例字,通过整理归类,并参照各家观点分析马建忠对四声别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氏文通》“字无定类”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氏文通》关于字类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字类假借”说,一是“字无定类”说。从表面看来,这两个观点似乎很矛盾,因而常常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吕叔湘、王海菜在《<马氏文通>评述》中指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与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①董杰锋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说略》中也指出《马氏文通》存在字类划分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的矛盾性:“从原则上说,字无定类;而在实际中又按字有定类来讲,这不就是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吗?”②他进一步分析这种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性?这是违背汉语实际的结果。汉语的实际,词是有定类的,只不过定类的原则不是‘依义定类’,也不是‘依句辨品’,而是词的语法特点。由于它们背离汉语实际,错误地提出‘字无定类’和‘词无定类’,在贯彻解释中又必然受词有定类的汉语实际的制约,所以就出现了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③ 马建忠的“字无定类”说和“字类假借”说是否互相矛盾呢?《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性?字类假借理论是在模仿西方语法时违背了汉语的实际,还是正好符合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比西方语言突出的特点呢?具体地了解“字无定类”的含义以及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 ,对汉语句法学有其重大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文通》中的各个“次” ,重点分析了《文通》论“次”时出现的错误 ,并指出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