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教学.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结合实际工作,在英语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五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教学.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结合实际工作,在英语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五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课堂的统治者,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无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个性的人,把课堂当作教学的演艺场,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达世兰 《农村教育》2000,(12):54-5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应当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专家认为,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贯彻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减负,首先必须改变“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教学现象,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编写好教案,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很难想像,不认真设计教学并写好教案,而是“抄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会是一个称职的好教师。所以,笔者以为,教案不仅要写,而且要写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编写的教案也要适应改革的需要。1.教案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引导学生“学”,学…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他们永远是老师导演的“教案剧”中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呢?更不用说去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创作活动,师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上我尽量让学生“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到底该如何…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11.
傅锦疆 《上海教育》2000,(3):24-25,48
长期以来,中学课堂教学的严重问题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要让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进而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据此,我校以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课堂模式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倩 《小学生》2010,(7):57-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学教学缺乏生命活力,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以“教”为中心,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心智潜能的开发,让课堂返朴归真,充满生机活力。自由空间的“表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要让他们喜欢,就必须改变那种“循规蹈矩”的传统要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坐在座位上就可以发言,允许学生有较自由的坐姿,允许学生自由地到讲台前发言,允许学生为别人喝彩。课堂上,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  相似文献   

14.
林红霞 《课外阅读》2011,(1):89-89,158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以下新思路。1.鼓励学生创作,让课堂“更新”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多样化的教案,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中国青铜艺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下同)这一课,属于“欣赏·评述”板块。我对此设计了不同教案:第一种,学生自主欣赏、评述,学生点评,教师总评。第二种,学生先列出感兴趣的青铜器作品,然后查阅相关资料,逐一解释、说明,师生共同欣赏、总结。第三种,先用点、线、面或色彩临摹自己喜欢的青铜器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效果,最后再来欣赏原作。不同的教案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无论是哪个教案都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自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案”,也叫一节课的书面计划。它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今天,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情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而不是只考虑教师的教,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指导方案,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一“、破”传统“教案”反思传统的“教案”,主要有以下弊端:1.教学目标“雾里看花”传统的“教案”,教学目标模糊笼统,不明确不具体,不便于操作和评价。教师往往使用“理解”、“提高”“、了解”这些词语描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学教案”是我们贯彻新课程理念,灵活实施“三段六步”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编制和使用好“学教案”,能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使用教材,丰富课程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给“学教案”定好位,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地编制“学教案”,恰当地使用“学教案”,让“学教案”在建设高效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新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20.
1 “创新”教育的前提 优化教学环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情感与整个教学过程和谐共振。还要注意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探求知识的成功中感到“我行”、“我能”,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合得恰到好处。学生产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