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注意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惯性定律是指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很多人把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混淆了,认为惯性就是惯性定律。简单地讲,惯性定律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有条件的,即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换句话说,当所受外力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将被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天文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11,(1)
一、注意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惯性定律是指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很多人把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混淆了,认为惯性就是惯性定律。简单地讲,惯性定律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有条件的,即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相似文献
3.
徐文欣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2)
目前.初中教育中出现的“差生”现象比较普遍.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中.“差生”形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据对几所学校调查的情况看.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初中各年级的在校生中占20%左右.“差生”队伍的扩大,造成了初中流生率惊人.有所初中,年流生率为5%,届巩固率还不到80%,有不少学生在初中未读满一年或二年就辍了学,流向了社会,而还有大量的“差生”虽然没有成为流生.但在学校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读满三年混一个毕业. 相似文献
4.
郏宣连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5):16-18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 .明确惯性概念 ,理解惯性现象 ,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 ,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2 .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 相似文献
5.
韩国强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15):62-64
从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对力与运动的认识开始,到近代伽利略等人提出惯性,再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最终确立,结合当时的物理学发展和时代背景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对惯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惯性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完全按照课本编排的教法,对初中生而言,无论是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概念上的混乱。为此,教学中我在惯性概念的建立上,打破了以往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的教学顺序,采用了“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模式展开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一、设疑引课借助多媒体播放“柯受良驾车飞跃黄河”的片段。设置悬念,提出“汽车离开地面后为什么仍能继续飞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耿学勤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4(9):54-55
1.什么是问题解决?什么是问题解决?有的人认为,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景、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英国学校数学教育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则认为:把数学应用于各种情形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9.
10.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的物体一样也具有"惯性",平时反复的训练、测试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惯性".思维"惯性"使学生习惯于凭已有的经验和固定的思路来解决类似的物理问题;同时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模糊不清和对物理规律的一知半解产生了知识的缺陷,从而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题"时跳不出原有的"框架模式",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波利亚曾说过:“如果你想学会游泳,你必须下水;如果想成为解题能手,你必须解题.”因此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解题,而且让学生做得既对又快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但是作为数学教师,如果奉行时间换质量的原则,迫使学生加班加点来实施题海战术,从表面现象上看,他们的短期学习 相似文献
12.
13.
马占锦 《山西教育(综合版)》2001,(4)
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它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纠正了人们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 ,使人们的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为了帮助同学们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掌握物体固有的基本属性——惯性 ,请同学们顺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六点思考”,仔细品味逐层递进的六个问题 ,整理各自的思路 ,从中进一步感悟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思考一〕上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方向。用一句… 相似文献
14.
康玺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1):152+154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教授知识、培养人才,素质教育即既要注重学生素质,又要教育好学生。本文将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引出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并提出了目前对于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些注意点。 相似文献
15.
康玺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6):152-152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教授知识、培养人才,素质教育即既要注重学生素质,又要教育好学生。本文将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引出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并提出了目前对于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些注意点。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把概念背得很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会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7.
"学案导学"尽管在课改的园地里呈现突出,但由于一些教师理解上的偏颇以及操作上的走形,使得许多学校在"学案导学"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学案"习题化"、"教材化"、"问题化"、"程式化"、"不批改"等5种误区.本文就这5种误区进行了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适应培养社会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分析、类比、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原则1.有效性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升 相似文献
20.
肖英会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2)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解决初中物理学习的“差生”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差生”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差生”有不同的分类。若根据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特点分类,可把“差生”分为学习缓慢型、学习不得法型、外因致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