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教育制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制度转型,是教育制度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转变,是教育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展示过程。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教育制度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使教育制度具有了新的特质,即现代教育制度是“利益性”制度、“法律性”制度、“宽容性”制度、“妥协性”制度和“权利性”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制度转型,是教育制度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转变,是教育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展示过程。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教育制度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使教育制度具有了新的特质,即现代教育制度是“利益性”制度、“法律性”制度、“宽容性”制度、“妥协性”制度和“权利性”制度。  相似文献   

3.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一定的“度”。一、教育督导的地位作用必须合度建立和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加强督导队伍,完善督导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4.
公立学校的制度特性及其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公立学校的制度特性:公共性、政治性和科层性,其中科层性是“表”,政治性是“里”,公共性是“核”。其间所蕴涵的对市场机制的拒斥,使得作为公立学校精神内核的公共性不可避免地受到由其演化而来的政治性和科层性硬壳的束缚。要从根本上改造这种封闭体系,就必须打破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从对学校所有制性质的关注转向对教育公共性质的关注,将公立、私立学校纳入一个统一的教育竞争体系,从而促使公立学校将文化的多样性、课程的优质性和教育的创新性置于比文化的同一性、学校的国有性和教育服务的地区分割更为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杜强 《辽宁教育》2011,(7):27-28
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完美结合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亦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即“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那么,在现代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应如何在刚性制度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呢?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制度转型,是教育制度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转变,是教育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展示过程。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教育制度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了新的特质,即现代教育制度是“利益性”制度、“法律性”制度、“宽容性”制度、“妥协性”制度。  相似文献   

7.
“制度保障的教育”与“制度化教育”是不同的。学校教育中的“制度”的存在,是对学校教育生活的保障。生命的存在,使制度保障的学校教育具有动态性、生成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浅论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职能转换,由微观的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的间接管理的大背景下,教育评价作 为一种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建立我国自己教育评价制度已势在必行,但教育评价是“舶 来物”,如何使教育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考虑传统文化对 我 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课改以来,我校积极融人新理念、新文化,围绕“管”、“教”、“研”、“学”四个字,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发展性评价为重点,不断创新管理内涵,建构了既有一定的教育理想追求,又切合教育发展现状的学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体系涉及日常岗位职责、职能部门管理细则、教育教学常规、教育科研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主动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品牌。下面谈两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提出了文化载体建设应遵循政治方向性原则、文化安全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指出了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二是树立“大德育”的整体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合力;三是统筹管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基本类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教育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城乡之间文化鸿沟的消除和城乡文化的融合。文化的视角有助于克服以“分别看待城乡教育”的方式讨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吊诡思维方式。中国的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元分割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二者的区隔。依赖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文化自觉的精神,可以形成城市和农村“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共处的守则”——“现代中国文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在“现代中国文化”这一平台上重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普世价值和地方特性相统一的文化内容、以宽容和对话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来培养既体现本文化特质又能理解、尊重异文化的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制度的基本诉求价值,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县域民办幼儿园对保障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入园机会、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缺位,导致民族地区民办园两极化现象严重、“特色教育”泛滥、小学化倾向严重、本土民族文化缺失等问题凸显。为促进县域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有必要宏观统筹、切实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建立教师对等式交流的网络体系,使民办幼儿园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进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制度的道德性问题是关于教育制度的道德蕴涵和伦理价值取向的思考,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对教育制度道德性问题的关注,并非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功能的“越位”,它有其历史渊源及理论依据。研究教育制度的道德性问题,对于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制度文化的深层意蕴与应然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思想、精神、理念与各种规范、制度、机制的高度融合与良性互动。大学制度文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必须体现教育公平,彰显教育人道主义,强化教育崇善。大学制度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大学必须坚持“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政校分开”。为重新焕发中国大学的精神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庸俗心态,用建设性探索清除至今仍在束缚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打通大学制度建立与设计的“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关系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中介关系 ,它对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子系统分别具有育人功能、发展功能、优化功能、整合功能、改良功能。社会关系历史演进模式为“权力模式”、“制度模式”和“合作模式”,教育关系有对应表现和内容。权力模式仍是当前教育关系中的主导模式 ,它是师生关系中非人道问题产生和虚假文化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的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研究”,即强调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及中国教育自主性的教育研究,“中国人及其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育知识的可能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存在的根基所在。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文本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和过程性存在。提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命题,其宗旨和意义,一是追寻以“中国人”为基点的教育研究;二是为人类教育学界作出中国人的贡献。当代中国教育知识界对人类教育学界的贡献,体现在基础理论、基本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福建省夏门市东孚学校,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由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管理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是文化特性在管理中的反映。高校管理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科学性、教育性、学术性、整体性和渐进性原则,管理文化建设策略是强化精神文化的统领性、建立制度文化的规约性、彰显环境文化的教育性、突出传统文化的养成性等。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特点、“教育券”制度对当地教育的影响,认为:长兴县的“教育券”是对特定学校的一种价格补贴,“教育券”制度从本质上不同于美国的“学券”制度;“教育券”并非是引起当地教育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教育券”的价格补贴作用和政府导向作用均对当地家庭的教育决策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