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老舍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2.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体现了悲剧式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真虎 《海外英语》2011,(2):175+177
《麦琪的礼物》反映了美国经历的社会变革,揭示了美国社会下层贫民的悲剧人生,歌颂了他们的伟大爱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贫民阶层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一社会阶层对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并在如何治理城市贫民这一社会问题上, 强调在观念和行为方面应有一个大的转变, 首先认识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起码的基本权利, 其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城市贫困不仅要解决贫民的物质不足, 更要充分体现对贫民社会心理缺损和基本权利不足的疏导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物形象。他是经典的城市贫民形象的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抗争着,但最终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因此,祥子身上有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是他自身的性格造成的,社会以及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他的悲剧人生的重要根源。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不公平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首先,《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和《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我”有着相同的社会地位,同处于社会最底层。作为农民,祥林嫂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农村妇女,她深受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和毒害,处在底层的底层。作为城市贫民,“我”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城市中孤苦无助的贫民女性,“我”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玩弄的地位,也…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镇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贫困流浪现象。在宗教与世俗观念双重力量的推动下,意大利教俗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济贫事业。通过为城市贫民修建医院、收容院以及廉租房等,意大利城镇社会较为有效地缓解了城市贫民的住房问题,从而为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苔丝与珍妮都是美丽纯洁的贫民女子,但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她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贫富差距巨大的资本主义社会,男权社会,虚伪的宗教伦理是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但有所不同的是苔丝更具有反抗精神这使得她的命运更为悲壮。  相似文献   

9.
鉴于老舍小说研究史上对老舍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忽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即:巡警形象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方法及隐痛的悲剧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贫民问题现状,分析了贫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时下贫民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哈代小说的命运观念。一是其命运观念的来源:他小时候受到来自母亲及祖母方面的重要影响,儿时的种种记忆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二是哈代所受的文学教育中,古希腊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作品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的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同样具有的浓郁悲剧色彩、人物命运的无可逃脱、浓重的宿命感等等,却都让读者感受到悲戚、痛楚与难以言传的无可奈何和命运极端的不合理;三是追寻哈代小说悲剧命运观念的社会原因:当时的社会黑暗、贫富悬殊,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使无数贫苦农民破产,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使得哈代不由得去相信命运,那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使他成为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辛弃疾悲剧人生的分析 ,探讨其悲剧人格构成。其抗战爱国人格、高洁刚直人格、深沉忧患人格对社会主流人格的超越决定了其悲剧人生的必然性。并探讨了这种人格的形成渊源。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社会存,悲剧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酿成 悲剧的可能。原始社会有自然悲剧的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社会悲剧和人造悲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但它的制度有不完善之处,这种不完善也可能出现人造悲剧,不过这悲剧只是局部的、相对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随着地球的衰老,各种危机突现出来,仍然会产生自然悲剧。因此,我们说悲剧是文学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14.
哈定(G.Hardinn)提出的公共地悲剧反映的是每个人从自己的理性出发而造成的集体行动的悲剧,它说明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的冲突。就社会总体而言,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集体行动悲剧的威胁。社会的进化就表现在经由"公共产品"与"道德",对集体行动悲剧的克服上。这就是社会进化的或文明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This pluralistic, highly advantaged society, with a diverse and divided population, has both moral and economic obligations to assist the urban poor child to overcome the adverse conditions of his life circumstances. A national urban policy designed to ameliorate the substandard condition of the urban poor is recommended, along with the institution of realistic policies and programs of effective schooling for poor children and youth. The urban poor, in turn,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accept and use wisely the help offered to them. Thus obligation is mutual and reciprocal between society and its urban poor, though the greater burden is on the society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urban poor children to surmount advers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find themselves due to accidents of birth.  相似文献   

16.
希腊神话人物赫拉克勒斯虽然立有十二大功,声名赫赫,最后也成了天神,但综其一生的命运遭际,仍有十分浓重的悲剧色彩。他的悲剧以命运悲剧和过失悲剧的形式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上古人类为改善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与自然、与统治阶级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赫拉克勒斯悲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是我们民族伟大的作家,他用其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独立创作了长篇巨著《红楼梦》。《红楼梦》的问世不仅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以惊心动魄的社会人生悲剧,扣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作品充满内涵地表现了封建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家”作为最为本质的背景要素,来描绘他对社会、对人生中悲剧的认识。不论是外表光鲜的周公馆,还是腐朽不堪的曾家大院,亦或是茫茫原野上的封建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演绎着“家庭”内部的矛盾悲剧。并且以“家”为依托,突出了人物在如此家庭背景下所生成的性格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奠定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不朽地位的主要是他的悲剧作品。从文艺辩证学的角度看,曹禺的悲剧作品有一个共同的艺术支点,即对生命本体及相关的人性、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深刻追询与思考,这个艺术支点在作品中有着具体的、多方面的表现。曹禺悲剧艺术支点的产生有着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