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形神兼备是艺术的共同要求,形是基础,没有形似,也就谈不到神似。形与神,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国古代画家和作家历来讲究艺术不仅要形似,而更重要的是神似,力求做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而真正的艺术,必须通过形、貌的摹写,来揭示事物的精神实质,神必须寓于形中。当然,为了突出神,可以对形作适当的概括和取舍,有时只选择“一爪一鳞”。比如刻画人物,在描写形貌时,不能照相式地从头到脚都写出来,而应当抓住最能反映精神状态的特征,以形传出神来。  相似文献   

3.
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老子是《老子》推设的作者,而老子是谁,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甚至是否真有过老子其人,也还值得怀疑。中国古代事实上并无单一作家的概念,“某某子”不过是一本书。这本书代表了被认为是其人所创立的思想学派,书的作者实际上也未必就是此人。本文中的老子、庄子并非指老庄其人,而是指这一学派以及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阅读了几本书,每每惊叹:原来世界上伟大的理论都是相通的。这几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竟发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能解释墨家的“天志”和“明鬼”,以及儒家的知命,且完全可以运用于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唐朝诗人金昌绪写的诗<春怨>的九种译文着手,对诗歌翻译的艺术效果,即想象效果、视觉效果、音韵效果、动态效果、空白美效果等展开探讨及分析,指出只有从这些艺术效果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认识与挖掘,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文学翻译的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存在着与朴素辩证法自发结合的现象。其结合过程存在着同步性规律、不平衡规律和多样性规律。二者成功的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些佳句名篇形成的一个基本原因。其具体形成路径是直接议理、升华主题和意在言外、妙增理趣。揭示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蕴合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探讨朴素辩证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相互关系对我国古典文学和哲学的研究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三国志演义》中,作正确解决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的辨证关系,通过虚构大量情节和细节来凸现人物性格,准确地描绘了周瑜性格善恶性兼具的复杂性,展示了其独特的性格特点。《三国志演义》存在理想化典型,不存在“绝对化”人物,自然也不存在“类型化”人物。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全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得到新的阅读体验。”呼唤语文教师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路。所以本文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去蔽”层面探究诗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商君书》政治辩证法思想包括 :“王道”和“臣道”既有所不同 ,又有共同的规则的思想 ;“富者必治 ,治者必富”等等关于政治和经济相互关联的思想 ;培育人民对敌人的斗争精神的思想 ;“治大国小 ,治小国大”的依法治国思想 ;“以刑去刑 ,刑去事成”的思想 ;“治宜于时而行之”的治道发展变化思想。其中的一些思想与其“观时俗”、“察国本”等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理论有密切关系 ,与对儒家的批评有相当的关联 ,与《老子》的辩证法也有所关联 ,与兵学思想有密切关系 ,并且对《韩非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说《林兰香》穿插的大量诗歌对小说的叙事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以三首诗为联缀,完成了对燕梦卿悲剧形象的塑造,从而使这些诗歌具有了推动故事发展,促使人物命运发生转折的作用;二是回首诗对小说整体寓意和具体情节设置的暗示作用;三是与作者的悲剧意识相契合,借诗歌进一步渲染作品悲剧氛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1,(13):6-13
从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中国历代诗人为我们编织了一幅汉语诗歌的多彩图卷。拿起剪刀,抱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目的来“裁剪”出一篇“中国古今诗歌简史”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歌深受屈《骚》的影响,故有许多相同相似处;既表现在词语,诗句,篇章诸层面,又表面 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层面。这是因为李白诗祖《风》,《骚》,特别是后者,李白与屈原有着相近的政治思想,相似的人生遭遇,更有着相同的耿介不阿的个性和诗人的气质,所以屈原与李白都写出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善结合的不朽诗作。  相似文献   

17.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相结合而形成,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审美图像。  相似文献   

18.
陈彦长篇新作《喜剧》延续了《主角》对于艺术人生活命运的书写,通过对于丑角人物的塑造及其悲喜人生的描绘,展示了艺术人悲欣交集的命运,同时揭示出现代性背景下传统艺术面临的危机与困境以及改造与转换的可能。与《主角》相似,该作品依然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但相比于《主角》庄严阔大的美学风格,《喜剧》以一种与人物身份和内在精神更具一致性的喜剧手法展开叙述,在悲喜辩证之中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丰富了作者原有的叙事方式,贡献了新的美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主旋律,而《艺术作品的本源》则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其做出深度的呼应。通过文本分析,我们认为后期海德格尔建构了"诗艺一体"的存在主义艺术观;同时,语言符号的神圣性在他的艺术阐释语境中复归并承担起构建"存在之家"的"诗话"功能。  相似文献   

20.
"儒家以艺术道德为教育工具,道家以自然理想化为艺术题材",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的两句话。笔者以上古先秦两汉的主要音乐为切入点,以丰富的史料为据,从中剖析、论证、揭示了《简史》所描绘的这些观点。认为这两句话及儒道互补礼乐与自然一体,恰恰就是《简史》所体现的音乐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