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叙事“聚焦”——解读小说主题的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学生明确小说的聚焦模式,辨析小说中的聚焦变化现象,有助于学生从小说创作技法的角度去把握小说主题,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奥德赛》与多重聚焦的现代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德赛》虽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但是现代文学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大都可以在《奥德赛》中找到雏形,多重聚焦的现代叙事模式就是一例。这种叙事模式在现代文本中有两种具体形式,其一为一个故事被不同立场的人讲述;其二为一个故事被不连续地片断性地讲述出来。这两种叙事形式都可以在《奥德赛》中找到其初始形态。  相似文献   

3.
《奥德赛》虽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但是现代文学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大都可以在《奥德赛》中找到雏形,多重聚焦的现代叙事模式就是一例。这种叙事模式在现代文本中有两种具体形式,其一为一个故事被不同立场的人讲述;其二为一个故事被不连续地片断性地讲述出来。这两种叙事形式都可以在《奥德赛》中找到其初始形态。  相似文献   

4.
陶聃 《学苑教育》2022,(26):67-68+71
本文基于小说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个方面入手,对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对故事的叙事方式进行重新解读,探讨了在小说阅读过程中如何捕捉叙事格局与文本的展开方式,以期探索小说阅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轻逸的困难叙事——叶弥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弥是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其小说中对社会底层以及青少年成长都给予了人性的关怀。叶弥的小说中既有卑微者的生存之痛,也有对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关注和对成长过程中精神溃退的忧虑。叶弥的小说通过安静精炼的叙事方式消解了苦难带来的压抑,呈现出轻逸苦难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精妙的结尾,原来拯救琼珊的最后一片叶子不是真的,而是贝尔曼画上去的。人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说“出人意料”,是指小说结尾没有给人平庸、直率之感,  相似文献   

7.
作为叙事性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成功运用叙事反讽艺术,通过绝望/希望、绝情/温情、道德/艺术等悖论元素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为艺术而生"之艺术精神的无比崇尚。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三个层面深入分析文本,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透视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8.
葛洁钰 《语文天地》2012,(13):20-21
【学情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被安排在苏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标的小说教学中,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与挖掘是个难点,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从对主题解读角度的差异入手,引领学生由挖掘最切近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内涵到提炼出小说的哲理内核和普世意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本背后寻求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解读角度的思维习惯,这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是有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殷静 《文教资料》2011,(29):44-45
在教完小说《项链》一课后,作者受学生启发,安排了一节“头脑风暴”课,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反讽是语境对于陈述语的歪曲。《祝福》的反讽意义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主题层面的反讽,主题的多义 性是由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赏析文章精巧的构思。2.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精神内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一片普通的常春藤叶为我们讲述了几个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这片并不普通的叶子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它让我们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所以至今它还鲜活地存在于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的心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交流的生命舞台。在这一舞台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他们之间互为主角、互相促进、平等对话、相得益彰,在和谐交流中催生出美丽的生命旅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使他们学得更好呢?现结合《几分之一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多重对话.是新课改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高效实施,取决于“多重对话”的成功展开。  相似文献   

15.
文章要重点探讨叙事视角的切入方式,看似是故事的行为者在行动,实际上是作者与文本中的行为者在构建文本叙事,其中两者的叙事视角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叙事的方式,进而构建了叙事张力。叙事张力通过各种叙事策略,尤其是通过多重叙事视角来完成叙事,从而激发阅读的欲求。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借助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应做到两点:一是寻求解读文本的新视角,采取新的切入方式,二是发现文本解读的新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教学的新思路。教师在对文本解读时,以"麻烦"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参与文本讨论。  相似文献   

17.
龙翠翠 《现代语文》2014,(10):45-46
《二十年后》描写了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的朋友,遵守20年前的约定再次相会,却发现二人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鲍勃是通缉的要犯,吉米却成为警察,结尾使人感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福楼拜曾总结自己的创作时说:“小说家必须像上帝一样,从来不出现在作品中,而同时又让读者感觉到他的身影无处不在[1]”,并在《包法利夫人》中有意识地使用有限的叙事视角进行创作,使小说叙述摆脱了传统的全知视角的限制,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欧·亨利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刻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主题意蕴深刻,而且具有匠心独运的叙事方法。《二十年后》就是一篇通过运用突破传统的叙事视角,成功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两个人物,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8.
阅读小说是一种美妙而丰富的体验.如果像论说文那样使鲜明的主题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就会显得无趣。康德说:“形象大于思想。”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两位哲人都认为艺术不必直接说出思想,而应由形象来传达。小说也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当代4部反右题材小说为典型个案,归纳出反右题材小说的两种叙事模式。试图揭示出反右运动在当代文学中的叙述方式,并挖掘出其隐含的叙述者对待反右历史的不同态度,由此呼唤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的先锋性有别于以往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体现在小说叙事的多重性上。苏童小说《罂粟之家》是该类小说的典型作品。表现为:以平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故事的发展;站在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却又置身于故事之外,以种种客观的人和物将故事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