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萍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3):105-107
本文通过分析叶圣陶作文教学尽想中对“八股精神”、“应试偏向”的批判及建议,并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变化指出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今作文教学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基础训练和阅读教学正在发生一些显著变化,但是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隅,却是春风不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质量。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严重滞后,既有现行高考作文评价体制的影响、教师对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就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我曾经统计分析过取得高分的高考作文,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高分作文的命题都贴近生活或反映生活真谛。我个人也有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题作文开始大规模登陆高考。这种命题形式凭借其“三自(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方针的灵活多变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作文的优越性即使在2004年以来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从而打破国家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也毫不逊色.而是更加完善与成熟。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至2006年高考中大量涌现的话题作文.让我们目睹了话题作文趋向成熟的盛宴。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品尝高考话题作文所彰显出来的思辨、人文、审美等关键词的同时.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生命化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7.
孙卫华 《现代语文》2010,(9):124-125
谈及高考作文,业内有句行话,叫“得作文者得天下”,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可见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可是,无论是从平时的学生作文还是决定成败的高考作文的质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语言和作文的谋篇布局方面儿乎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要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必须要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凌龙华 《中学教育》2003,(1):47-48,43
一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 :从小学到高中 ,似乎从未在乎过“人本” ,短视和功利性 (主要源于应试压力 ) ,使师生不约而同瞄准立竿见影的“文本”。于是“模式作文”、“技巧作文”、“追潮作文”盛行不衰。为文而文 ,使作文人格分离 ;为文造情 ,使作文心理畸型。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中 ,这样哭笑不得的事可谓屡见不鲜 (特别是 1998年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 ) :为感动阅卷者 ,考生心照不宣公然造假 ,不惜让美满的家庭横遭“天灾人祸”。为“分”贬“人” ,为文造情 ,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 ,特别…  相似文献   

9.
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及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热议纷纷,有关于作文知识重建的思考,有关于作文教学过程的探导,有关于中外作文教学的比较……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已从“教学”层面深入到“课程”层面,力求从课程定位、学科性质、教学内容(知识)等实质层面对作文课程进行“课程重建”。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作文采用了分项分类评分办法,按内容、表达和书写三项要求,将作文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类。1998年高考大作文共40分,其中“书写”规定了评分标准。例如“好”的书写,即“字体美观,书写正确,卷面整洁”给5分,“字体难看,错别字多”给1—0分。高考作文把“书写”作为独特而重要的评分项目,其实并非偶然,早在1985年的高考作文,对考生书写就作了这样明确的规定:“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者,酌情加分;反之,酌情扣分。”1991年高考大作文分项分等评分也规定了“文面3分”。由此可见,历年来的考试作文,都重视卷面的“书写”,其命题意图很清楚,写字作为语文的一项基本功,平时教学应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但是,考试作文书写的现状令人忧虑。从每年的中考、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看,总有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一、高考作文文体不分与语体教学 在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文体自选”的大背景下,高考作文在极大程度上对以往作文“万人一体”的现象做了“松绑”,考生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纷纷亮相,戏剧、书序、文言文、论坛、病历诊断、招生简章等文体也陆续登场,宛如齐放的百花,令人惊喜!这本来是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几年,很多学生的考场作文文体只讲形式不讲规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及老师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有以“指导、习作、评议、修改”四位一体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六步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开放式”、“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等。本课题的研究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探索作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系列,进行作文教学指导生活化的研究。从而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基本内容、途径与方法,总结出作文教学指导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漠式。  相似文献   

14.
黎小英 《现代语文》2008,(7):116-117
作文教学在语文界是历久不衰的话题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确的阐释,且着墨颇多,众多同仁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作文该怎么教”,而“作文该怎么评”则很少去考虑。应该说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很不容易,都非常急切地期盼着老师的评语。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是整个高中作文教学的一次总展示.可以反映出作文教学的效果。笔者作为多年高考作文评卷的亲历者和语文一线教师.遗憾地看到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有些提高.但也有一些“顽疾”一直没有得到“治愈”.甚至由于种种原因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诸如堆砌词藻、晦涩难懂、思维缺失、情感虚化、用材雷同、文体单一……已经演成八股作文.触目惊心.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型,话题、标题、新材料作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各擅胜场,似乎有长期并行的迹象。可笔者认为,标题作文框限太死,很容易“卡”在审题上,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考查意图,将不会长期广泛采用;话题作文,自由度太大,很容易“移花接木”,致使宿构、套作、抄袭作文泛滥,阅卷人无法公平量分。而新材料作文,既有标题作文突出审题、限制立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便不顾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直奔高考主题——话题作文,而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可渭给了这些急功近利者狠狠的一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看似材料作文,实则还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出和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其他的基本形态都和话题作文相同。但2005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堪忧,当然也不乏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审题不深刻、文体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佳、材料不丰富,这也给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角,其形式是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法;其内容关注的是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人文理念;其要求都是围绕话题展开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是让考生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来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目的是在倡导考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纵观近五年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这方面的良苦用心,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构成了一种奇持的文化现象,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19.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20.
裴达 《山东教育》2000,(14):16-17
一、两大热点:“新概念作文”与高考作文1999年初,当人们还在报刊杂志上评价、审视语文教学之路如何走下去时,上海老资格文学杂志《萌芽》与北京大学等七所重点大学,绕过基础教育的门槛,联袂发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演了一场挑战作文教学的大戏。帷幕拉开,清新拂面,异彩纷呈,让人称奇。从初赛到决赛,从隆重的颁奖到获奖学生直升大学,从获奖作文的结集到出版后供不应求,一时间“新概念作文”传遍了媒体,传进了校园,影响着社会。尽管人们评价不一,却对它表现出的活力和特色产生了兴趣。一要求新。竞赛的策划者、上海作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