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拜读《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月号上刘自匪同志的《走下神圣的讲坛》以后,我心中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现提出与刘自匪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条最名的传统师训,它既是对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和意义的概括,也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崇高定义,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本身性质的基本理解和信念。  相似文献   

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条最著名的传统师训,它既是对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和意义的概括,也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崇高定义,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本身性质的基本理解和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味着教育本身负有双重的使命和责任:其一是知识传授,即通过集约化的学校教育方式,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其二是道德培养,即通过有意识的道德引导和规范,造就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意味着,作为社会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也承担着双重的义务和责任,具有双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一个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信任和鼓励的话语,从此改变了生活的方向,走上积极进取的道路,获得了人生的成功;另外一个学生,则因为老师的一句贬低或伤害的话语,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毁于一旦。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到过很多,见到过很多。从这些故事当中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就  相似文献   

5.
6.
一个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信任和鼓励的话语,从此改变了生活的方向,走上积极进取的道路,获得了人生的成功;另外一个学生,则因为老师的一句贬低或者伤害的话语,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毁于一旦。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到过很多,见到过很多。从这些故事当中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做老师的应该善待学生,应该谨言慎行,因为老师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然而这样的故事听多了、见多了,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其实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态度,不论是肯定赞扬也好,否定贬低也罢,对于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样,师生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会涉及到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8.
课改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了,于是课堂上教师不敢多“说话”了。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教师偶尔客串当当“主角”也无妨。  相似文献   

9.
10.
老师,请你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向孩子,你就是学生中真正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失败的痛苦,一起体验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于是,师生之间有了交流,有了碰撞,有了沟通。教室里不再有权威,不再有专制,不再有呆板。你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地统治着、审视着、命令着、训斥着孩子们。你用真情赢得真情,用心灵赢得心灵。孩子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把你当成他们最知心的朋友。你和蔼的态度、甜美的微笑、亲切的眼神、轻柔的抚摸都会使孩子们感到温馨,产生信心,充满希望。课堂在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泰山区岱庙办事处东关小学是全市“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点之一。该校一年级一、二班两个“小班”采取了“撤去讲桌,走下讲台”的教学形式,30名学生围坐在教室中央,桌椅可随学科内容科学摆放,有时呈马蹄型,有时呈扇型,老师就坐在学生中央讲课,随意自然,气氛活泼。据说,在西方教育中,除了个别大的阶梯教室外,其他教室都是不设讲台的。“讲台”(platform)在英语中还有戏台、站台之意,而汉语中的“讲台”却只是“传道授业”之用。讲台的存在,从一方面讲,体现出了“师道尊严”,然而教师的“居高临下”无疑阻隔了师生间…  相似文献   

12.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相似文献   

13.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14.
妻子是近年成长起来的“麻坛新秀”,每天晚上前来拜师学艺、切磋麻技的“同志”不绝如缕。节假日更是“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人们对“时间” 概念的几种阐释并给出由之而引发的诸多矛盾,进而表述了“时间” 问题研究可能的几种归宿.  相似文献   

16.
汪磊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3):36-38,4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试图对”辅车相依”一语中的“辅”、“车”做出更加合孚原文和逻辑的解释,认为“辅”、“车”的意义都应同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颇多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人称的本质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是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问题,而且是作者,读者与作品中所涉人物的时空关系问题,说到底“第二人称”即“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校、家庭、社会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即学业优秀,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尤其是学业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学业优秀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学优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之涣五绝《登鹊鹳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现在,对"欲穷千里目"一句的解释"一般都看作是词序颠倒了的句子,顺理过来,应当是'目欲穷千里'或'欲目穷千里'".(引自周康中编著的《小学古诗讲读》)对这种将原句颠来倒去的讲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种讲法同把"黄河入海流"讲作是"黄河流入海"一样,不仅违反了古汉语中一些词语的一般用法,而且还把这深蕴理致流传万口的诗句也讲得索然无味了.现在,就"欲穷千里目"一句的结构和释义问题谈点个人的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20.
难得有闲和几位离退休的老教师坐到了一起,我们海阔天空地侃起来。" 几位老人不约而同地聊起了从70年代以来相继调往京城的同事,恐怕不下几百人了,而且个个混得都很好:有的出了专著,有的成了专家,有的当了模范……大家都十分感慨,说他们中的好多人在这儿的时候都默默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