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被压缩的空气>是<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空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学生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还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2.通过实验感受、理解、认识到弹力有大小与方向。3.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的实验。4.正确认识弹性和弹力,并能够区分外力和弹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5.了解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6.愿意去研究并科学地应用弹性、弹力现象。7.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标准弹簧、钩码若干;有关弹力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弹性物体,如弹簧、海绵、气球、橡皮;非弹性物体,如石块、钮扣、橡皮泥等。《月上半月教学过程一、认识弹性和弹力1.引出弹性和弹力。①提问:每个同学在…  相似文献   

3.
学案: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课题:粤教科技版《弹力》一、学习目标1.能从实验中记录的现象归纳出弹性、弹力的概念;2.能举出多个弹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并说出判断的原因;3.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或提出利用弹力来改变生活的小作品;4.能从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团结合作的成果、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的基础: 1.《被压缩的空气》是《科学》(科教版)三年级下中《空气》单元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在学生感知了空气的物质存在和空气的质量后,对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之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  相似文献   

5.
1 案例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力的作用,如推、拉、提、举及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接触时才发生的,这些相互作用力称为接触力。接触力按性质可分为弹力与摩擦力。本节课是高一物理第四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探究来认识各种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了解弹力的广泛应用,本节的信息量和活动量很丰富,实践性和趣味性很强,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弹性现象,广泛联系实际,着力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通过观察微小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流动的空气》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它和《了解空气》、《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共同组成了“空气”这一单元。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用简要的文字介绍了风是什么,什么是微风和大风,从而也引出了研究风的话题。接着,通过香味在教室里传播的实验, 使学生感知香味是由教室里的空气从瓶子里传到每个同学的鼻子里的, 这就为后面研究空气的流动作了铺垫。然后学生借助观察香的烟的飘散轨迹, 观察教室里空气的流动情况, 进而感知风在教室里的运动情况, 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弹力》一课教学的几点改进:1.增加研究材料。为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充足的研究材料,教学中增加了气球、海绵、橡皮筋、钢锯条等材料。2.打破教学空间限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探索空间,教学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前半部分让学生操作弹簧、注射器等材料,认识物体的弹力、弹性,可在室内组织教学,后半部分通过发射“子弹”研究物体弹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弹力、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改进,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探究空间,可在室外进行教学。问题“日常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物体的弹性芽你有改进和发明吗芽更是打破时空的限…  相似文献   

8.
徐建新 《快乐阅读》2011,(18):145-146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空气与生命》是初中八年级下科学学科中综合性很强的一个主题。它涉及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也涉及实验设计和探究,有效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的教学。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感知了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第一节空气》基于学生基础上运用《科学》学科中学到过的科学探  相似文献   

9.
<正>一、一点一面,延伸科技触角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节课只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探究,而全校性的科技活动则可以通过项目的设置,对某个知识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到的《看不见的空气》,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针筒的挤压,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对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我们在呼吸》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猜想和假设是构成探究式学习全过程的第二个要素。很多科学探究教学案例是先让学生猜想和假设再做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降落伞的研究》是河北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纸飞翼》的拓展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一些性质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进一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分析学生对纸飞翼在空气中的飞行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知道改变一定的条件,肯定会影响纸飞翼的下落速度,但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为人类服务,他们想得很少、做得更少。提出要他们研究降落伞,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设计、制作和玩降落伞等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怎样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行"真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弹性、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定性体会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定量探究外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积极地应用新规律,培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指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定位为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  相似文献   

17.
《学习用品》单元涉及到对学习用品的观察与探究、弹性与弹力、摩擦力、纸的研究与制造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用品并不陌生,但是很少对它们进行观察,并提出为什么,更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8.
1案例分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力的作用,如推、拉、提、举及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接触时才发生的,这些相互作用力称为接触力。接触力按性质可分为弹力与摩擦力。本节课是高一物理第四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探究来认识各种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了解弹力的广泛应用,本节的信息量和活动量很丰富,实践性和趣味性很强,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弹性现象,广泛联系实际,着力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通过观察微小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9.
吴清华 《科学课》2008,(4):32-33
教学分析《弹簧和橡皮筋》一课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探索中认识什么是弹力,学习正确使用测力计;了解弹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愉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它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怎样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性实验呢’这个问题在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时尤为重要。笔者以《空气在哪里》《溶解》两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空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是怎样用多种实验方法来证明空气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地实验探究是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学好科学,甚至对终身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学生大胆猜测了我们周围以及大自然中无处不存在空气后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