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宣 《武当》2012,(10):7
9月1日上午,著名武术家、太极拳技击艺术大师王培生先生诞辰93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王培生先生家人及部分弟子、再传弟子参加。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关振军先生主持会议,王培生弟子门人张全亮、张伟一、陈兴波、任达文、高壮飞等先后从不同角度追忆了王先生的高尚武  相似文献   

2.
“神意不同处”是印诚大师王培生先生从几十年教练太极拳的丰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太极要诀,是学好太极拳的指南。何谓“神意不同处”呢?在这里,神是指眼神,意是指意念活动,就是说在太极拳运动中,眼神和意念活动不能同时集中在身体的同一部位上。运动中眼神与意念在身...  相似文献   

3.
张全亮 《武当》2013,(2):34-35
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3月,赵芹先生81岁的时候,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把他近30年追随著名武术家、太极拳技击大师王培生先生所学到的拳术技艺,结合自己苦练精研的收获体会,对王培生老师的经典之作吴式太极拳37式,从体、用两个方面,逐式逐动地进行了细致、独到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吴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吴泉,北京大兴人,太极高手全佑之子,幼家学,并在其你杨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改,加以泣色,形成一个新的脊流。吴氏太极以化著不断。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又不显拘谨。推手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安动,以化风长。吴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培生。今年八十岁的吴式太极拳大师王培生老师仍不服老,每天忙着著书立说,授徒课业,记者采访他时,都难以谋面。王老师受业于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廷,还得过师爷王茂斋老先生的传授,故年轻时就出类拔军,技艺出众。他十几岁进就开始教拳,至会已传拳六十年,所授学生不…  相似文献   

5.
翁心诚 《精武》2010,(12):12-15
一、感觉激动人心 2010年10月25日上午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经太极拳家廖达中先生引荐、李品银先生之子李超先生安排,浙江太极拳师魏坤梁、湖南太极拳师叶玲与笔者三人千里迢迢,赶赴上海仙霞路拜访了专程从美国回来探亲并准备去台湾参加杨式太极第四代传人郑曼青先生诞辰110周年庆典大会的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李品银先生。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4,(10):25-25
2004年9月3日,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相似文献   

7.
高壮飞 《精武》2005,(11):14-1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即向恩师武学大家、吴式太极拳传人王培生老师学拳。老师对太极推手,首先要求“轻拿轻放”,要使人“心悦诚服”。老师讲的“轻拿轻放”,也就是“不及不离,不丢不顶”。老师的手,在我一生当中接的是最轻灵的,我没见过老师用力的手,真是“轻拿轻放”,一接手就好像没接触到一样,其发放也是轻飘的:这种感受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记忆中,就好像刚刚才推过手一样,真正体验到了太极功夫的轻柔松静。  相似文献   

8.
《精武》2010,(11):I0004-I0004
著名武术家、中医副主任医师陆智东老师,早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现在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其研习太极拳已有三十载,师从谭卫广先生,并得到王培生师爷的亲自指导。深得太极拳真传,  相似文献   

9.
高小飞 《精武》2008,(6):48-48
印诚派是以已故太极拳家、一代武学宗师王培生先生所创功法为中心丽形成的一个武术门派。因王先生别署“印诚”,遂命名为印诚派。  相似文献   

10.
若愚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太极名家祝大彤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港版增补《太极内功解秘》、《太极解秘十三篇》修订版,以及台湾版《太极内功解秘》、《自然太极拳》、《太极内功养生法》、《太极解秘十三篇》等。  相似文献   

11.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常态化防疫号召,人民体育出版社特约请91岁的"太极寿翁"钱惕明先生撰写了《太极回春八式——强身抗疫青春不老》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太极回春八式的功法释义、行功口诀、动作分解、心法要点、效果体会等内容。太极回春功是作者将道家传统养生功与太极养生功相结合创立的养生小功法,其动作简单、实用,养生价值颇佳。  相似文献   

13.
张全亮     
《武当》2015,(2):43
张全亮,1941年10月生,北京大兴人,回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自幼习武,先后练过弹腿、查滑拳、八极拳、通背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是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和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八卦掌、吴式太极拳(北派)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  相似文献   

14.
关永年  徐晓东 《武当》2004,(7):10-11
太极球功是太极柔术内功的重要功法,由王永福、赵中道、关永年三位先生一脉相传。经过一百多年来的丰富与完善,发展成现在的太极球功。  相似文献   

15.
刘连洋 《精武》2004,(6):1-1,4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16.
武宣 《武当》2015,(2):9
2015年1月11日上午,广州德全太极门迎春茶话会在广州海珠区桂田宾馆举行。著名太极内功养生专家、国际华人太极书画研究院院长任德全先生,同近百名拜师弟子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子英,和广州市太极拳推手会会长陈铭佳莅会致贺。任德全先生在会上总结了太极书画研究院近年来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班子建设,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闻宇 《武当》2001,(1):10-12
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是一位集多家太极之大成于一身的一代大家。他一生中散尽家财,学为天下,最终将各派太极抟聚一炉,冶炼出李派太极这一灿烂门派。因其结构庞大,故李派太极修炼体系又分为初、中、高三级阶段,从而使学者有人径之门,登堂之室,大成之颠。其中“八式大架”就属初级的一部分。听陈庆国老师在授此架前讲:“八式大架乃李瑞东先生长子李伯英先生从杨班侯处学得,现在杨氏传人掌握此密技的已不多了!”另外,据陈师说,还有一个八式小架是与八式大架相对应的,也是杨家的技艺,因其是因人素质而授,而又难练,会者更是稀有。  相似文献   

18.
寿祥 《武当》2005,(7):13-13
碧云天,黄花地,豆棚闲话,清茗沁人。千丰先生轻摇蒲扇,徒儿一清续水相待。一清:今日稍得小闲,先生能否为徒儿说说太极拳为何要“先在心,后在身”?千丰:太极拳的根源,以心灵精神为本,先以心练功,而后以形练功。心灵之动即太极之动,太极  相似文献   

19.
王志恩 《武当》2012,(4):45-46
《武当》杂志2011年第七期刊发了广东林俊岸先生的《宋谱略考》很有感触,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来源之《宋谱》。其一是吴图南先生所得之抄本,标题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据吴图南先生介绍:"那是在清朝光绪末年或宣统初年时,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不用抄,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这本书就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其后,在民国初年,吴图南先生曾抄送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每人一本。因而民国时出版之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姜容樵《太极拳讲义》、王新午《太极  相似文献   

20.
周世勤 《精武》2005,(12):46-46
王培生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他以尚武崇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钦佩和敬仰。本文简述王培生先生的太极拳推手技艺,以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