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小时以外”。在这“八小时以外”中,你可以干你想干的,想你愿意想的,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然而,怎样度过这八小时以外,人与人又截然不同。有的人与书籍为伍,有的人则与牌九结伴;有的人吟诗作画,有的人却喝酒打  相似文献   

2.
陈玥 《新闻窗》2013,(4):51-52
近几年,国内一些广播电视媒体的学术期刊杂志封面设计缺乏新意,创新不够,颇显雷同,基本上是一些与电视广播相关的图片、图形和风景照片等再加上一些标题。有的则是盲目跟风,运用潮流元素,模仿西式风格,简单肤浅地博人“眼球”。细细品味后,这种毫无深意的“快餐”艺术渐渐显露出浮躁与苍白,周而复始让读者感觉审美疲劳。由此,我对业内期刊的封面设计产生了思考,打破惯性思维,从“习惯”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3.
看客 《青年记者》2006,(5):64-64
冬奥会正在进行,本人不是体育迷,只是在搜索频道时扫过一些有关的电视画面,往往看到的是我国的获奖运动员在用手擦眼泪,几乎每个获奖的选手都要享受这样“规格”的待遇。本人没有那种体验,不知人是否都会在那种时刻那种场合“喜极而泣”,只是直觉地认为不会每个人都发生同样的反应,因为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外向型性格的选手和内向型性格的选手在领奖台上的表现应该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会更外在一些,有的可能会更内敛一些。  相似文献   

4.
白色的快餐盒曾经是快餐时代的标志,但是,扔掉一个快餐盒远没有扔掉一台还能用的彩电更能说明这个时代的“快餐”特征。这样一来,对“快餐时代”做深度报道,就必须得出现实的、人们身处其中但大多数人却还没有意识到的新特征,比如人的观念的“快餐”特征。可见,只有主题还不行,还要对主题进行深化。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不断扩版的各类报纸中,娱乐性的休闲版占据着主流位置,传统的文艺副刊声音越来越弱,有的停刊,有的压缩版面,有的转成了娱乐版、休闲版,严肃的纯文艺作品的版面难觅足迹。有人说这是报业适应市场的改革,有人说这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所谓“快餐”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传统文艺副刊如何生存?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某市出了一件新闻,有两个冒充市报和市电视台的“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原形毕露,那副尴尬狼狈的丑态让人啼笑皆非:一张张印制得漂亮的“记者名片”、“记者证”,和我们使用的几无二致,那没装胶卷的照相机比我们使用的还高级。真难想象,就凭这,他们竟出没于茶楼酒肆、大小企业和一些会议之中长达数月之久,除了吃喝玩乐,还骗取了一些“广告费”、“赞助款”、“专版专栏协办费”。在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发出议论,有的说:“看这两个骗子的‘行头’像真的一样,怪不得屡屡得手。”有的说:“如今新闻单位有的人作风也不好,难…  相似文献   

7.
“天地之间是个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深谙做人的价值!有的人,一生平凡,但活的有滋味,因为他们恪守了做人的良心!有的人地位显耀,腰缠万贯,但良心却跑了偏.活着也就没有了意味!  相似文献   

8.
在编辑工作中为什么要做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实际上每个认真工作的编辑都是在做着的。在编辑部里,所谓研究,并不是专门的一种工作。它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不过,有的人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做得少些;有的人做得质量高一些,有的人做得质量差一些;有的人采取这种形式来做,有些人采取那种形式来做。我们党报的编辑是党的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一种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工作中间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的动作,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材料堆积起来,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增加新的精种财富。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是同研究工作做得多少成正比的。所谓编辑工作,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最基本的就是“辑”和“编”。“辑”,就是把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思想的各种材料收集起来;“编”,就是把从群众中来的各种材料加以选择、组织、加工,把它们提高一步,再通过报纸或其它新闻工具把它们传播到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得以实巩在奉献中得以升华。比如,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仕途上的辉煌;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于是,“追求”成为人生的永恒主题,“成功”成为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是极重名分的,是阁老中堂的就决不能直呼其老张老李,是老爷大人的也不许有人喊他们阿五小六。现在的社会,人们多以同志相称,即便有些洋味儿的,也不过先生女士之类。这是一种平等意识,尽管有时并不那么坚定彻底,但大致如此。然而近几年的新闻界,对艺术界都格外讲究名分,以至于严格到可笑的地步。对有的人就必须称之为“著名艺术家”,有的人就叫做“艺术家”,而另一些人则以演员称之;有的人就要称其为“表演艺术家”,或者“歌唱家”、“舞蹈家”,还有的人却只配戴上个“歌星”、“舞星”的帽子。而这一切又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年龄、  相似文献   

11.
近来北大学生武小锋找不到工作的事被广泛讨论,笔者也注意到相关报道和评论,但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很多报道和评论当中,都用了一个词,那就是“北大才子”。为何不用“北大学生”而用“北大才子”?我想这个称呼虽然可能是一个无意识的选择,但正是这种无意识中的状态,背后隐含了一个社会性的共识,那就是“北大”必然与“才子”并用。北大学生都是才子吗?显然不是,这无须证明。能考上北大就是才子,这显然是一种单一评价观念。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能都表现在多个方面,所不同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些智能优势和特长,不同组合就使得每个人能力结…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新闻界出现几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例如,有的人提出“新闻采写中想象的运用与限制”的命题。有的人则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提出了“想象——印证”的命题。有的人则坚持想象只能适用于文学和科学,不适用于新闻,因为新闻是真实性的报道,等等;再如,有的人提出“新闻文学”的命题,并指出这是  相似文献   

13.
面列“快餐文化”的流行,文化新闻版应如何定位?一、以消遣性、娱乐性为主的“快餐文化”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不能充当主流文化的角色。固然,以消遣性、娱乐性为主的“快餐文化”有其存在的千万条理由,但它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不能充当主流文化的角色。目前,这种“快餐文化”在新闻类版面上已成“燎原之势”。作为文化新闻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思考,“快餐文化”给大众带来了什么,它在满足大众的消遣、娱乐的同时,有什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是新华书店职工最熟悉的一句话,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按这句话去做。有的仅仅把它当着对外宣传的口号,不肯去“找”,不会去“找”,使企业失去一次又一次销售机会,丢掉一个又一个市场。为了增强新华书店在多渠道发行中的竞争力,书店的各项...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的同志,深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办报条件之好、报纸发展之快,说“现在是报纸的春天!”这话说得好。但是,有的人把那些乌七八糟的小报的出现,也说成是什么“反映了文化繁荣的春天气息”,这就十分荒谬了。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趣味低级、内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选题策划●欧定敬(一)我们正处于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的意识和行为。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些基本的信念、原则和道德准绳依然是不容动摇和亵渎的。今年4月1日,美国一家经营快餐连锁饭店的公司在《华盛顿邮...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编辑是一种经常而不断地与人打交道的行当,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在这方面自然有更多的感触。《甘苦不唯寸心知——“我与作者”之五》一文的作者以肺腑之言谈及了十几年编辑生活交往当中的酸甜苦辣,相信这篇文章同样能够引起各位编辑同仁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却有一些人见利忘义,道德败坏,丢掉了拾金不昧这一传统美德,有的人将拾物拒不还给失主;有的人公开向失主索要酬金;少数人甚至寡廉鲜耻,对失主敲诈勒索。近年来,因归还失物而引起的案件纠纷时有发生。这里,不妨实录几则,以警世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我和军报每个记者站(点)都有过沟通,或了解情况,或研究工作,或交流业务。一些记者谈了不少苦衷,有的反映稿子难发,有的希望报社多关心记者站的利益……听了这些“苦衷”,结合当月阅签来稿,我想起了记者功夫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去年,在我国舆论界、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公开争论的时间,从这年的4月到9月达半年之久。这场争论该怎样概括?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争论。我觉得这一概括不妥。因为被批评的报刊并没有提出“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样的主张;批评者硬说有的报刊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虚设论敌。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