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相关概念、重要性以及构建路径等方面对对象人物知识库进行了构建研究。以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卞和"文献资源开发为例,对知识库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设计,用基于对象人物显性知识关联的知识库构建方法,实现了对具体对象人物分散、无序知识信息的有效整合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赵倬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43-244
所谓人物访谈,其实就是比较有深度的专题性报道形式,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形式越来越多,而人物报道已经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类节目对于记者的要求比较高,在传播意向、报道内容、专访形式、采访方式、问题设计、提问技巧、表现元素调动等方面都应该是记者进行统一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物数据库人物信息收录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物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分为人物收录标准和人物信息收录范围。与人物数据库建库有关的人物信息属性有:生物性人物信息、社会性人物信息和精神性人物信息;人物自身信息与人物相关信息;事实揭示性人物信息和评价性人物信息等。人物信息素材选择要素包括人物、人物信息、建库目的、服务对象,信息质量保证和建库能力6个方面。人物数据库存在2个信息主题取向:人物自身信息取向,专题信息取向。以此为X、Y轴,人物数据库主题分布在三个象限内。第一象限最理想,但需要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取得一个可行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巫莹 《青年记者》2008,(12):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记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5.
以往国家档案馆馆藏主体多来源于机关、团体,见事不见人,或者说对事的记载较详备,而对人的反映则欠具体,即便涉及到人,也是官多民少;对官的反映又集中在职务的一面,而缺乏生活的全面。现今,档案馆收集、征集材料的视野拓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物成了立档对象。而以人系档,便有了这类档案的称谓问题:“人物档案”或“名人档案”,笔者认为,还是叫“人物档案”好,  相似文献   

6.
徐勤 《新闻三昧》2008,(1):52-53
人物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物新闻包括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消息、人物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人物新闻专指人物消息。  相似文献   

7.
每一篇人物通讯,都有它独特的内容和不同的风格。如何开头,从何落笔,要因人因文而宜,要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人物或豪迈,或欢快,或悲壮,或沉郁,或愤怒,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人物语言是人物个性的一个部分,只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了人物的大量语言,才能提炼出个性化的语言。刘禹锡有诗云:“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淘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语言,需要下艰苦的、浩繁的功夫,了解社会上各色人的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以及由此形式的不同语言习惯和风格,进而熟悉我们所要报道的对象的生平事迹、爱好憎恶…  相似文献   

8.
湖湘大地自古以来孕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风流骄子,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它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本期开始《新闻天地》将推出系列访谈“湖湘文化人物心路历程”,希冀通过单个个体的文化旅途来探寻整个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巫莹 《青年记者》2008,(8):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己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10.
吴英姿 《新闻传播》2012,(7):195-196
人物报道细节的运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人物写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细节。一篇好的人物报道,要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常常有几根"支柱",即几个"饱满和出彩"的细节,让读者阅读之后,久久不能忘记。有了这几个支柱,人物报道就会"立体"起来。而那些事件过程,一些连接支柱的"软组织"也同样重要,它能把细节像珍珠般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静 《东南传播》2011,(4):15-17
随着时代发展,都市报在人物报道方面逐渐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在其报道对象、报道特点及价值取向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倾向,以《华商报》为例分析得知,其中在报道对象上主要关注女性、老人、大学生、名人、残疾人、农民、弱势群体等,主要聚焦于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关注底层普通人的命运。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都市报的人物报道对象从对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的报道,逐渐地过渡到了对普通存在的人群的关注;人物报道理念转变到了向人的回归——注重人、人性、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杜友君 《出版广角》2016,(19):88-89
《媒介叙事》以《环球人物》和《时代》周刊的国际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广泛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对国际人物报道的内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为改进对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人物是电视节目中最生动的表现主体之一。拍摄人物好像不难,可要让人物拍出来真实可信、有声有色,让人物“活”起来,能牵动观众的喜怒哀乐,却不是每每都能做到的。 一、常见的两个问题 人物的拍摄容易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平淡、落俗套,所表现的多是常人能看到的一面,缺乏新意,像履历表、说明书。二是时常遇到假象,除了有拍摄对象对  相似文献   

14.
负面人物报道不宜"妖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当前各大媒体,负面人物几乎已成为仅次于娱乐、体育明星的第二大报道对象。然而面对当前负面人物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种种怪异、妖魔化的形象,我们不禁要问:“负面人物是否因其身上的缺陷,就要成为各大媒体随意揉捏和打扮的泥人?”“负面人物新闻报道到底有没有章法可循?”“他与典型人物报道的差异和不同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国内部分综合、高校与科研档案馆颁布的64份人物档案管理规范为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各规范主要使用“人物档案”和“著名人物(名人)档案”两类称谓,但实践中只为“著名人物”建档;采用明确指向和模糊指向的双重标准确定建档对象;虽然对归档范围的描述较为一致,但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较为多样;归档范围较宽泛,且部分属于私人档案,需通过移交、捐赠、寄存、征购等方式收集。研究认为,各规范在建档对象、范围等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在术语、分类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国家层面(国家档案局)主持制定人物档案管理规范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6.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商界》杂志于1994年创刊,隶属于重庆文资公司,以普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发行面最广、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本文以2012年《商界》杂志"人物"专栏中的"商界明星""、炫商人""、环球人物"三大板块28篇报道为例,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人物报道的特点和模式。热点事件构筑传奇故事财经人物报道是以经济活动中卓有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具有现场声、画面、解说词及人物同期声采访等特点,对比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平面媒体,电视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但是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如果倾向于"列举成绩、歌功讼德",容易沦为"人物传记"而去其"新闻性"。因此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技巧,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基于此,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人物报道采编的特点,并总结几点小技巧。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少报纸都有特稿、专稿版,刊登一些长篇的人物报道,比较多的是安排在周末或周日,让人们休闲时阅读,很好。但这类长篇报道,人物一定要选准。否则,宣传效应就会降低,因为这不像一般的人物报道,一定要有新闻性才行。  相似文献   

20.
人物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分为人物收录标准和人物信息收录范围。与人物数据库建库有关的人物信息属性有:生物性人物信息、社会性人物信息和精神性人物信息;人物自身信息与人物相关信息;事实揭示性人物信息和评价性人物信息等。人物信息素材选择要素包括人物、人物信息、建库目的、服务对象,信息质量保证和建库能力6个方面。人物数据库存在2个信息主题取向:人物自身信息取向,专题信息取向。以此为X、Y轴。人物数据库主题分布在三个象限内。第一象限最理想。但需要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取得一个可行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