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皆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然而"自然"一词不仅在老庄很少出现,而且没有名词性的实体涵义,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存在.而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是后世皆误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无为是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老子》和《庄子》,通过政治理论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对“无为”思想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比性地分析《老子》与《庄子》的无为思想,能更清晰地展现出无为的治国理念与个人修养的作用,有利于探讨无为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庄子》的逆反思维有着深刻的生活基础和哲学支撑。老庄以异于常人的独到眼光重新审视人之生老病死、人之才用处世和社会伦理道德、政治体制等。他们的逆向思维因其对人的思维模式的开拓而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郭象是以其《庄子注》流芳于世的。魏晋时期。庄学大盛,谈者云起。注家星布。于诸家注释之中。郭象特会庄生之旨,不仅对《庄子》之篇目进行分并改隶,厘析编定。而且对其义理也适应时代和学术发展的要求予以阐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性分”观念是郭象在注释《庄子》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集中反映了郭象理论体系的某些表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石梦娇 《文教资料》2013,(7):68-69,101
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中,所追求和提倡的精神,一直是自由、洒脱、超脱世外,遗世而独立。老子作为道家的始祖,在其思想中表现出了强烈地对"独"的追求,但在解说中仅仅把"独"作为对"道"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特性的宇宙论描述。庄子则在继承老子基本思想实质和精神的同时,更进一步发展深化了老子关于"独"的概念的阐述,在修养境界论中,提出了"见独"的超越思想。使"独"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抽象,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扩展。在对这二位哲人有关思想的具体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独"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这无疑为我们深刻理解道家思想中的精髓,把握道家发展脉络又开辟了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6.
老庄思想博大精深,意在探究宇宙之形成、仅在于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理念和借鉴,归于恬静与充实。万物之本源、人生之真谛。老庄哲学的魅力不同时也使人类的精神从社会的重压下得到解脱,  相似文献   

7.
《老子》①和《庄子》②书中都多次提到婴儿,作为体道的一种方式,婴儿在他们那里具有无欲无求,无功利,自然烂漫纯真等特点,这和老庄的审美人生和为获得本真的生活有重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渊源流长,起初老庄所谓“虚静观”在宗教、哲学、心理学影响很大,它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境界。后来这一观念被移植到审美和艺术领域,进入审美领域的虚静则是指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这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红运 《天中学刊》2005,20(6):29-33
人们习惯于"老庄"并提.其实,在生命意义的哲学层面上,老子与庄子的生命意识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老子追寻的是本源意义上的生命的自然而然,是一种纯粹的自在状态;庄子的生命意识源于老子而又别于老子,他从更高的理论视角将生命的意义定位于超越自然而然的精神自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老子与王弼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相互交织的。王弼在对于《老子》进行注释时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加诸《老子》原著之上。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魏晋玄学家王弼的核心思想是"无"。老子的核心思想"道"在王弼的注释中也有所体现,王弼的核心思想"无"在《老子》原著中也有所暗示。但是王弼是从"无"的角度理解老子的"道",老子是从"道"的角度论述后来魏晋玄学加以发挥的"无"。这种通过解释前人著作阐发自己思想的哲学方法,是值得今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洪琪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7-129
《庄子.内篇》篇名形式工整,寓意深刻,对其翻译是一种挑战。本文以彼得.纽马克的语言功能与翻译方法为理论基础,从原作的语篇和功能上对林语堂、冯友兰、汪榕培三人的不同译作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篇名应当以发挥语言的呼唤功能为重,采用传意翻译法为佳。  相似文献   

12.
《庄子》作为经典,是如何可能的?对此问题,研究的思路有二:一是文本细读,即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研究,着重于回味经典的精神世界,探究作为经典的《庄子》经典性何在;另一种思路则可称之为历史追踪,即把《庄子》放在接受史的视野下,去展现《庄子》实际存在的历史状态,呈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庄子》的具体面貌,考察《庄子》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竹简本<老子>的问世,使老子"绝圣弃智"的思想得以修正,老子与儒家的关系也需要重新认识.探讨"圣"、"智"在<老子>文本中的复杂涵义,可以澄清老子学说的原初面目.  相似文献   

14.
《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襞在人性问题上,受王阳明、王艮以及王充等人的影响。他主张人性天然,提出“自然之谓道”的思想,反对在人性上着力。在良知的问题上,王襞认为良知本自现成,纯粹至精,杂纤毫不得,所以他倡导“无为之学”。此外,王襞还认为良知或道都是至易至简之道,所以他倡导平常本色,提倡“平常”与“省力”。  相似文献   

16.
项羽人物形象的人性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楚霸王项羽的形象被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刻画得栩栩如生,其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又具艺术的魅力。针对项羽其人的人性美善与缺失,试从人性观照角度加以剖析,期使项羽形象更加圆润丰满。  相似文献   

1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表面上佛光禅影,为禅意所笼罩,而其内核却是庄子精神。也可以说王维的诗歌是禅意庄心。禅意与庄心互为表里,使王维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哲学理念中,人性论和人生价值观有效的统一是一主要特点。我国的传统形式哲学人性论中,主要探讨的核心内容则是人的本性,对于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其理论形态是人应该如何做。人性来源于上天,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形态,并且为人类未来的生活情况,或者是人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在哲学的视野角度中,人性再一次的发现为人类的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能。文章将张载和王夫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他们所提出来的人性论思想进行比较,从理论依据、内涵认识以及成性路向三个方面着手,对张、王二人提出的人性论思想进行全方面对比。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探析湘夫人、湘君的关系,阐述了两种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属人间真情的流露,是神曲谱写的人性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