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开城安西王府,是忽必烈时期修建的。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在开城已设有行宫,之后,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都先后驻跸六盘山。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六盘山已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之一,蒙元时期的一些重大活动都是在这里议定的。在统一南宋的过程中,开城安西王府发挥过直接作用。安西王府建筑宏伟,再现的是皇家建筑的气魄和格局。近年在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元代遗物,由此可看到元代开城安西王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元代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南20公里处六盘山北段东麓的开城镇。近年来,随着考古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城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及其轮廓初步显现。透过今日残存的断壁残垣,可寻找昔日的繁华辉煌。开城王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蒙元早期的军事与镇戍活动,留下了难得的名人文化资源;以王府为基地,推广宗教信仰,呈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考古勘探与发现,显示出丰富的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元代盛传伊斯兰教〕固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站点。伊斯兰教早有传入,元代以前已有少数人信奉。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归来,在“探马赤军”中就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波斯、阿拉伯人。他们有的原来是工匠、商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知识的伊斯兰教徒。蒙元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以固原地区“六盘山”、“开城”为重要的军事基地。今固原县开城之地,元时有府(路)、州、县设置。驻扎有大量“蒙古军”和“探马赤军”。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期,六盘山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因蒙元政权早期三位最高统治者即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都以这里为大本营,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加之开城安西王府的设立和屯田的广泛开展及镇戍军的驻扎,这个区域迁徙居住有大量的蒙古人和中亚各部族,诸如回回、畏兀儿、钦察、康里、阿速、哈剌鲁、唐兀、阿儿浑等。这里遂成为诸多民族迁徙、定居的重地,导致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伊斯兰教的快速传播,促使蒙古人与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回族。  相似文献   

5.
公元1227年,夏四月,成吉思汗“拔德顺等州,五月,避暑六盘山”。之后,宪宗蒙哥和世祖忽必烈也曾先后驻跸于此。及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就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冬居长安,夏住开城。长安设安西府,六盘山设开城府,以镇守秦蜀,并于这一时期在开城设置了路、州、县等行政机构,“号为上路”。在这期间,开城设置过一整套行政机构和军事建置,但因元《开城志》散佚,也未发现另有专门著述开城历史的史料。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就元代开城路、开城州、开城县及安西王府的重要官员作一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元代的开城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等蒙元首脑先后在六盘山地区避暑、驻跸。从1227至1258年的30年间,六盘山成为蒙古汗国的军事大本营。为了经营好这个军事大本营,约有2万兵力驻屯于六盘山。自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设立开城路后,开成具有宗王分封制和地方行政建置双重性,有更多的军队驻守在六盘山地区。安西王府既是元朝攻占四川,消灭南宋政权,又是为直接控制四川等地而设置的军政合一的特殊机构,直接处理秦蜀军政事务,具有极高的地位和至尊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蒙元时期的蒙古族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蒙元帝王家族的家庭教育,而在蒙元帝王家族的家庭教育中,蒙元帝王之母们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蒙古社会的生产方式、战争状况以及蒙古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蒙元帝王之母与家教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关口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隘,历史悠久。元代驿道非常发达,三关口在当时已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开发。蒙元时期主要通过建立驿站开发西北地区的交通,元代陕西行省建立后通往兰州的驿道走向与汉唐丝绸之路萧关道吻合,但元代开通了六盘山道,即后来的西(安)兰(州)公路。陕西行省驿站中三关口是必经之道,但驿站设在瓦亭,过瓦亭关,既可翻越六盘山西行,也可经瓦亭北上抵达开城、鸣沙站、灵州站、宁夏府路。清代是三关口拓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对清代中后期以来文人笔下的三关口进行了梳理,并对清末三关口车道与南坡旧道的修筑作些析论。  相似文献   

9.
蒙元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本文从蒙元早期与甘青藏族的关系及凉州会谈说起,分析了蒙元在甘青藏区的统治及蒙元与甘青藏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63年,在固原县开城古城址发现一石碑。碑下部残损,碑文(附后)有缺损。首记“元统乙亥蕤宾望日”,即元顺帝元统三年,当为公元1355年5月15日。从碑文内容推知,大约是为修葺祠庙而立。落款立碑人之一,“开城州知州朵儿只”,《嘉靖固原州志·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载:“元统乙亥,月届蕤宾,连旬不雨,禾且告病,知州朵儿只先一日斋戒,躬率僚吏奉币祝恭,事祠下。”可知此碑是为镌记重修朝那湫龙神庙开城州僚吏捐赠钱物事或“奉币祝恭”事而立。碑文涉及元代开城职官设置、官置机构等,是研究元代开城政区建置及官制、兵制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依据大量元史史料,结合元碑提供的资料,论述了元代开城政区的建置及官制。  相似文献   

11.
经筵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为学、君臣交流的重要手段。蒙元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认同并践行汉制,推行中华文化。其中,对经筵制度的重视与推行,是其儒化、汉化的重要体现。此举不但提升了蒙元皇帝的儒学水平,而且加速了蒙元的汉化进程,反过来也直接促使了蒙元对经学、儒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校园采风     
●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城仪式隆重举行 9月15日,大学城的第一批“市民”——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等8所院校的近1万名师生和教育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有关领导一起参加了开城仪式。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蒙元文化与草原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游牧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因此,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集聚、融合以及传承和积淀.蒙元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而,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14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中期,蒙古族史学史的主要内容由明朝学者的蒙元史学和北元一蒙古的蒙元史学两部分构成。其发展也呈现出前期的明人蒙元史学一枝独秀和后期的明朝学者和北元一蒙古学者蒙元史学齐头并进的局面。分别看来,明人的蒙元史学呈现出学随时进的特点,而北元一蒙古的蒙元史学则在黄教与史学结合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元代政治家、书法家赵孟頫入仕蒙元,成为蒙元王廷中的重要儒臣,在文化上受到蒙古、色目民族之尊崇。他与西域民族大臣一起坚守中原儒家政治文化、立场,为蒙元政治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推行汉法儒治之决策,起到积极作用,并在蒙元文化多元化中使儒学确立为大统一政治的主流意识,加强了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了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6.
蒙元硬译体是夹杂蒙汉两种语言与语法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统称为“元代白话”。笔者探索了蒙元硬译体对《蒙古秘史》翻译的文字运用、语法、旁译、总译、翻译方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蒙古秘史》的翻译深受蒙元硬译体的影响,是从蒙元硬译体的翻译方法相承而来。  相似文献   

17.
蒙元时代的斡耳朵本是后妃居住之所,自元太宗时始设机构,至世祖时趋于完善.斡耳朵的主要职能是召集忽里勒台大会、进行宗教及丧葬活动,它在蒙元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了解和研究斡耳朵有助于深入认识蒙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蒙元统治者为了利用与规范道教,在着力扶助张留孙建立官方政治化道教——玄教的同时,让张留孙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使之成为政治化道士。张留孙秉持龙虎山天师道传统的"黄老政治"思想,积极劝导蒙元统治者施行黄老政治,并由此和蒙元统治者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留孙的思想与行为赋予了玄教浓厚的政治化特色,而蒙元统治者也利用玄教比较有效地实施了自己的宗教政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蒙元王朝回回商人的分布、经济特点及政治待遇问题逐一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蒙元时期的回回商人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地位中都占有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袍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蒙元时期蒙古人袍服的形制、各类及其取材、装饰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读者能够对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袍服有一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