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雅安地震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鹏 《新闻世界》2013,(8):249-250
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都是对媒体,尤其是以党报为主体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考验。本文以《人民日报》雅安地震后一个月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人民日报》对雅安地震的舆论引导特点,并在前人有关《人民日报》对汶川地震的舆论引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组织重大主题宣传,历来都是我们党有力有效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当前,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受众对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要求主流媒体在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上必须创新理念和手段,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做足文章、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代表的时政报道,因其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强,以及与社会大众关联度高而备受关注。通过增强时政报道的贴近性,进而提高时政报道的可读性,扩大时政报道的舆论影响力,实现时政报道的有效传播,正是本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媒体通过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呈现出来的"幼师"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幼师群体的认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近10年来对幼师形象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对幼师群体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其中负面新闻报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多以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为主。  相似文献   

5.
从《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看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娜 《新闻世界》2010,(7):182-183
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灾难新闻的涵义及特点,阐述了灾难新闻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并以《人民日报》为例侧重分析了其在玉树地震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华  李菊文 《新闻知识》2012,(6):100+93
党报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从《人民日报》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党报应正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发挥主流媒体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7.
理念创新,形成阵势声势气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备受社会特别是亿万农民关注的新热点,也是贯穿整个“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宣传任务。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国的大局。  相似文献   

8.
黄超 《传媒》2016,(8):81-84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及新闻发布走向新常态,众多备受关注的民生类政策纷纷出台, “两微一端”互联网治理格局初步形成.这都为《人民日报》政策新闻带来新的舆论挑战.“发布”“解读”“跟踪”是《人民日报》在公共政策舆论引导方面的三个基本传统.其中,关注政策落实的深度跟踪报道传播效果最佳.结合重头政策阐释顶层设计、围绕重点领域介绍基层创新、把握重要节点回应群众关切、在复杂舆情中厘清五个关系、利用新兴媒体另类解读政策体现了过去一年《人民日报》对公共政策的舆论引导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雨琢  杨军 《东南传播》2020,(3):128-134
主流媒体利用微博平台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举措。基于乐清滴滴顺风车案的媒体文本和网民评论的内容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在该事件的舆情发展中进行了有效的舆论引导,表现为:在舆情的发生期,侧重引导追责滴滴公司,及时设置议题,巧用固定栏目;在舆情的扩散期,动态引导规范网民在线评论,有效转化网民负面情绪,避免激发群体极化现象;在舆情的消退期,引导行业的反思整顿工作。《人民日报》微博对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为我国主流媒体微博账户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时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于2005年4月14日开辟的一个新闻时评专栏,也是人民日报贯彻落实"三贴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产物。与人民日报原有的侧重于要论的社论、评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2012,(12):6-9
举全社之力,集全社之智,树立导向意识、责任意识、示范意识、全局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十八大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战役。  相似文献   

12.
王宣海 《青年记者》2012,(36):52-53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和改进以提升舆论引导力?2012年8月,由江西江南都市报策划发起,联合上海新闻晨报、陕西三秦都市报、河北燕赵都市报共同推出的"喜迎十八大,革命圣地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遵循新闻规律,按照"走转改"的要求,把重大主  相似文献   

13.
程珂 《出版广角》2018,(9):76-78
对重大涉外事件的报道,可以塑造和传播中国独立自主的形象.《人民日报》对1950年1月中国收回北京美国兵营地产事件的报道,积极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广泛报道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事件的反应,适当地运用报道策略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融合新闻报道机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话语生成.本文以《人民日报》疫情期间在其新媒体矩阵中"小人物"的抗疫报道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其微信、微博、抖音平台中的报道内容,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小人物"报道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小人物"的事迹报道能够让公众感同身受,更能激活社会共同情感,引导舆论正向发...  相似文献   

15.
潘建中 《传媒》2017,(9):19-20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党报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党报属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以新媒体迅猛发展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冲破了既有的传播格局,使思想舆论引导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实现融合传播,是对党报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的集中检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为经,以1979年-2009年的时间跨度为纬,对《人民日报》涉警报道进行分析,试探究其涉警报道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1978-2008年的《人民日报》涉及台湾问题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发展变化情况探寻《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涉台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沫潇 《青年记者》2023,(23):23-25
不同的制度环境、历史阶段和媒介体制等因素均会影响事实核查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在欧美主导的西方语境下,事实核查机构主要通过核查公众人物的言论来监督公共权力;而在中国,事实核查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疑点信息和争议事件的求证来回应民众关切,化解不安因素,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形象。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深度调查性辟谣栏目“求证”的分析,发现中国主流媒体的事实核查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讲求证据”“坚守立场”“注重实效”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程少华 《记者摇篮》2005,(10):42-43
舆论监督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字,既要弘扬社会正气,又要恪守宣传方针,前者关系到党报的声誉,后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两年多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日报群工部严格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要求,在为“监督与思考”这个栏目供稿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舆论监督的新路。笔者认为,该栏目及其所刊登的文章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舆论引导和新闻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民日报》关于典型人物黄文秀的报道进行内容和框架分析,试探讨黄文秀这一典型人物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主流媒体在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提高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