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一提考试,立刻让人觉得严肃、沉重。如果在试卷上做点文章,让考试充满“情”“趣”,吸引学生“乐此不疲”,岂不妙哉?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给他们一份“美丽”,会让师生都得到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经历学校的“双四课”教研过程,让自己能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快速地成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四人一课”时,我们教研组三位老师同上的《泊船瓜洲》一课,让自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具有西化的语言特质、表达习惯和篇章结构特点,更容易地让西方人了解和认识《论语》所传达的思想,特别是很具中国儒家特色的关键词的翻译,如“仁”“礼”“天”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翻译技巧中能够见出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6.
邓放芝 《教师》2008,(13):6-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  相似文献   

7.
本运用历史献和现代方言相接合的研究方法详细考释了元曲存疑词语“刮马儿”的含义,即“刮”是“騧”的借字。本义指一种骏马,引申义为“跑、奔”,元曲用为引申义,“刮马儿”的词义就是“奔马”。另外对“海马儿、耍马儿”作了筒明的辨析释义,从而使词形相似但词义根本不同且易引起人误解的三个元曲词语有了确诂,并为权威工具书的修订提供了确切资料。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而能“快乐”,这既让人羡慕,又令人生疑。这只要看看今人的“学习”,就能知道。  相似文献   

9.
《今天.双语时代》2010,(7):138-140
英语里有些单词很简单,但是放在俚语里就会让人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比如.我们都知道“wing”是“翅膀”的意思,可人们却通常不知道“wing it”是为何。这期《咬文嚼词》就讲解三组俚语.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14,(11):27
古时的人们对“虎”和“鼠”很畏惧。“虎”常用来象征威武勇猛;“鼠”虽然个头小,但不仅偷粮食,还乱咬东西,传播鼠疫,也让人很头疼。对自己害怕的东西,古人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加“老”字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  相似文献   

11.
彭利 《今日教育》2006,(11):34-34
谈到享受,大家都会把它与“成功”、“快乐”、“幸福”等让人心情愉快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发生在绘画活动之前的一件事,却让我把“享受”与“挫折”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件小事情引起了我对“挫折”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就是错误乃是一种教训,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每经历一次错误,也就聪明了一点,这便是“错”字带“金”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失败乃成之母”和“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有用,它能使人猛醒。从这一点上,也的确其价如金。让我们再看读书的“读”字。“读”这个字左侧为“言”,这好懂———书中的确有“言”。人们读书时,的确能读到不少“至理名言”。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家人人都有,不管是高楼华屋还是茅舍陋室,都是温馨的港湾。但“家”中为何是猪,却历来让人疑惑,众说纷纭。有人以“豕”不合情理而改写成“人”,以为家里住的是人不是猪。第二次汉字简化也曾采用了这个字,但没用几年就废止了。我们现在用的依然是那个和“豕”组合的让人疑惑的“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因为它的歌词质朴感人,曲调优美动听。但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等句中的“以为”一词所传递的信息总让人觉得与作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事实上。歌词中的  相似文献   

15.
“古”娃娃觉得一个人没意思,想找个邻居做伴,于是决定搬家。 他选择了一位“女”大妈做邻居,于是他成了“姑”字。别人都把他当成“小姑娘”看待,给他梳辫子,让他穿裙子,真别扭啊!  相似文献   

16.
“小作文”之“小”,并非指文章短小,而是指平时由教师自主安排训练的作文。其特点是:教师自由布置,学生自主写作,批改简单快捷。相比“大作文”,许多语文教师更喜欢指导学生写“小作文”。如果说大作文是“米饭”,能让人吃饱;小作文则是“水果”,让人更有营养。“大作文”训练中读不到的佳作,在“小作文”中却常能见到。为“小作文”正本清源,完全可以让“小作文”收获“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杉 《语文知识》2005,(8):15-15
相传尧舜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日“诽谤木”,简称“谤木”,也叫“华表木”。有人专门负责将木柱上的意见抄录下来呈给帝王审阅。到了汉代,“华表木”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所以称为“华表”。汉代还在邮亭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都有着深厚的人本传统,核心是“使人成为人”。教育中的“人本”模式是与工具主义模式相对应的,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生活方式为培育目标,核心是让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困境源于“成人”与“成才”的悖谬,其化解之途在于树立“人本”教育理念,贯彻“人本”教育原则,运用“人本”教育方法,实施“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同一个成语,不同的词典有不同的书写形式,这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头昏脑涨”和“头昏脑胀”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6月7日睛 “我比你漂亮”“我比你惹人爱”“就你?”你看你看,乌和鸟又吵架了。乌说:“你不就比我多只眼嘛,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比你身体轻盈呢!哼!”鸟说:“我可是代表了许多美丽的动物呀,再看看你,象征着乌鸦啦、乌云啦,真是让人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