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小学的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痴如醉,而听课的学生则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这种现象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在音乐欣赏课上应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音乐、鉴赏音乐,使学生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  相似文献   

2.
想象是通向创新的桥梁,我们在语教学中要加大想象力的训练力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想象。  相似文献   

3.
感悟文字     
文字是一个精灵,闪烁着你的思想。文字是最忠实的倾听者.可以接受你所有的喜怒哀乐。在我心中,文字还是一把利剑,它能把你瞬间爆发的思维表现得酣畅淋漓,但也能刺伤你的眼睛,扰乱你平静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想象空间极大的学科,在作文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是以"题"发展想象;二是在兴趣中发展想象;三是在活动中发展想象;四是从评价中发展想象。  相似文献   

5.
赵馨 《考试周刊》2008,(52):35-35
一提起语文,很多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出现"作文"二字,也正是这两个字令千千万万的学子望而生畏,他们写起文章来往往是应了一幅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与众人雷同,如刻画人物的肖像,总是"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或"苹果般的圆脸",写高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相似文献   

6.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放飞他们的想象,指导他们写想象类习作,正是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习作中,激发想象的兴趣,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想象;善用激励,激发学生想象习作的成就感;丰富想象习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授之以渔,让学生想象表达;勇于实践,让学生创新想象习作。让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绚丽多姿的生活、五彩斑斓的世界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使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用语言去描绘多彩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快乐地习作.增强了习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高小欢 《考试周刊》2013,(42):27-27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不同点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心灵感悟。感悟教学对于启迪初中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及激发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想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以语教版初中语文的课文编排为例,通过对想象与理性的分析探讨,积极进行语文感悟教学再平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抓住词句、抓住文章结尾、联系生活实际、抓住课题、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续想、联想、假想、感悟,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续未了的情、填情节空白、体会情感、绘优美的意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钟宽洪 《下一代》2011,(2):28-28
想象是个美好的东西,科学上,它可以推动创造;文学中,它能使文章生动、精彩。在人的一生中,想象力最丰富的,大多在少年时代。在孩子们心目中,花儿可以流泪,铅笔会吵架,星星是可以摘下来的。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想象张开翅膀,自在地飞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
谢春梅 《现代语文》2014,(12):126-127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想象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造性的激活剂.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展开思维的翅膀,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以阅读为依托,通过情景的再现化、词语内涵的扩大化、动作的形象化、多媒体声像的情景化来培养想象力,另一方面以作文为载体,通过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罗文英 《广西教育》2007,(11A):33-33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呢?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大胆探索,异想天开。教师对学生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16.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教学不是说让眼光在纸面上跑一阵。”要“潜心会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多留点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不能越俎代庖。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感”是“悟”的基础,“悟”是“感”的升华。重感悟的课堂,一定会有情的震撼,而情的基点就在于对文本的解读。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想象的翅膀     
管继平 《新读写》2012,(5):54-54
年轻学子的作文我关注得不太多,因我从未当过语文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职业敏感。然而偶尔也会读上几篇,譬如高考优秀作文或报刊选登的获奖作文之类,每次读到都会让我有所惊喜——既惊讶这些学生的文字居然有超出本身年龄的老道,又喜欢这些学生文字中透露出的洒脱不羁、清新随意。赞叹之余,  相似文献   

18.
19.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哪吒闹海……这些神话故事曾使你如痴如醉。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想象的魔力。想象是人们在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思维的翅膀",作家秦牧曾说:"作家插上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畅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名家笔下的想  相似文献   

20.
杭海燕 《考试周刊》2011,(55):63-64
想象力是语言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具有创造能力的潜质。本文从激发情趣,点燃想象的火花;丰富表象,激励想象的热情;放胆练笔,拓展想象的空间;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